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领域跨度很大,同时,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时装和成衣同电子消费品虽然都在商场的柜台销售,但在其后的物流运作却是有很大的差异。如何使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改造上取得较高的的投资回报(ROI),是当前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中,尤其是高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论述是一个庞大的矩阵性质的描述,既有交叉的相关性,又有细枝末节的特殊性。因此,如何理解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好这两者在具体应用方面的特点,并使之相适应,才能够有效发挥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为物流行业提高作业效率服务。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我国奉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制造业的强势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方向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主要任务就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因此,如何改变一味降低成本的竞争模式是留给制造业的课题。同样地,物流领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即如何提升附加值,如何做更精益的物流,这也是个大课题。其中对物流信息化改造,即利用信息化来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而信息化改造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采用自动识别技术。
对于物流领域企业而言,进行信息化改造是需要投资的,这不等于简单的一次性的采购,而是需要围绕着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评估。我们认为评估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回报率。企业需要对这种投资进行量化的评估,如果认可ROI(投资回报),那就可以进入企业的预算,在预算框架内执行,并跟踪预算的执行和收益。由于物流行业根据服务对象和产品可以分成许多子行业,而各子行业的业务模型又千差万别,所以物流行业信息化改造和自动识别技术改造的ROI模型是不同的。
没有成熟的ROI模型的投资风险极大。目前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如预期的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企业而言没有成熟的ROI模型,影响了企业对该技术的投入。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虽然目前沃尔玛在物流环节已经采用了RFID,但是作为其上游的供应商在响应方面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没有沃尔玛期望的那样在零售商品上都用上RFID标签,其中有一些是技术因素造成的,但是技术的突破也是需要投入的。作为一项新技术,采用RFID的风险之一就是可能需要不断投入后才会有收益。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成熟的而不是风险较大的ROI模型是最关键的。
在国外,成熟的ROI模型一般是由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向企业推荐,像麦肯锡、IBM等都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在不同的行业拥有众多的优质客户,所以他们有着行业分析的广泛的样本空间,给客户提供管理咨询的项目可以包括企业诊断、流程重组和实施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软件系统。当然,这些咨询公司的收费也比较高,国内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加之这些咨询公司在刚进入国内市场时由于对国内企业缺乏研究,所以有个别失败的案例被放大,造成国内企业的误解。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咨询公司,虽然很多不是面向全行业的,而是针对特定行业的,但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也具有相当的经验。
推动市场的途径
加快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于成功的应用模式在同行中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推广与移植。但是这种推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基于行业经验的一种拓展和延伸。
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决定采用自动识别技术时,往往希望找一家系统集成商或者软件开发商,甚至直接找到自动识别设备的生产商和代理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有很大风险的。这是因为,这些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在于其对软件、设备的专业范围之内,而对于具体的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没有足够的知识,而物流企业内部的专业知识也不在于自动识别技术,所以双方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导致项目实施不顺利。
在没有咨询公司这样既熟悉行业运作,又了解信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的公司介入的前提下,最佳办法就是考察这些软硬件公司的成功案例,尤其要多方面听取用户评价,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才能事半功倍。
物流领域的企业相关对于应用自动识别技术需要一些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有些需要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的企业,希望在购买设备的第二天就可以使用。这类物流企业主要的压力来自于他们的客户,通常是客户要求其采用条码或者RFID进行管理,而物流企业仅仅是希望通过这些投资招揽客户而已。事实证明,这类物流企业往往很难成功。
物流企业在自动识别设备的选择上需要提出应用要求,包括使用环境、目标要求、预算规划等。作为服务提供商、咨询公司或者系统集成商,则提供可选择的产品、服务、维修等以及选择的依据,供物流企业选择,而不是仅仅推销几款具体的产品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也不要事先指定几款具体的产品去招标。因为术业有专攻,产品的选择将对物流企业今后的应用带来长期的影响,再者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对于物流企业作为甲方也是有利的。
不同物流企业的作业环境是不同的,例如一些集成电路芯片的原材料需要存放在-20℃的冷库中,而钢铁和轮胎企业的极端作业环境又在50℃左右,所以作业温湿度环境和工业防护等级(IP)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要有一定的冗余,即产品的允许操作条件要高于实际操作环境的指标,因为必须对可能的意外作备份。特殊的环境还有防爆,如有油库的作业环境;腐蚀,如化工企业和海边有盐雾的环境等。
除了环境条件,还有使用条件,如设备持续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对于手持和车载设备,还要考虑供电因素,如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操作的频度是否可满足一个工作班次的要求、电池的寿命等,车载设备要考虑车辆电池输出功率,尤其是启动时的输出变化等。
涉及到无线通讯时,要考虑无线信号的覆盖面和冗余,以及无线传输的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