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个方面都为促进国内RFID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而制约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应用和市场的开拓;二是跨领域的RFID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三是RFID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较多,企业间沟通和交流还不够;四是RFID标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徐东英:您刚才提到标准问题是制约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那么您对于加快制定中国标准有何具体建议呢?
黄银龙:RFID标准问题确实是制约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往往由于没有应用便无法产生标准,同时没有标准又不敢做应用,于是就陷入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要打破这个僵局,我的建议是可以以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入手,通过多家核心企业牵头、行业协商的机制制定行业应用标准,从而达到加快标准制定的目的。
徐东英:上面您谈了对于产业推动的因素,那么您认为对于公安部三所来讲,未来促进其RFID业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
黄银龙:我认为未来促进我们业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有几点:首先是来自公安业务的应用需求。作为公安部直属研究所,以满足公安业务需求为基本导向,将RFID技术应用于公安领域,并基于此进行发展是现在及未来我所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方面的需求,从车辆管理、到防伪、人员管理、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我看来会有巨大的需求量,其二是国家对RFID产业发展的引导。目前我所通过承担多个国家的项目和课题,形成了我所在RFID领域的技术积累,并产生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锻炼形成了一支RFID技术专业队伍,为将来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三是RFID技术整体的发展。RFID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会极大提高我所对RFID技术的应用水平。四是行业的合作和交流,彼此互相合作与学习。这些都是促进我们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徐东英:您对RFID在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持何观点?您认为何时能迎来中国RFID发展的春天呢?
黄银龙:对于未来五年RFID的发展,我认为关键性的因素还是在应用。必须靠应用带动技术,靠应用带动标准,靠应用带动产业。目前各行各业的应用都还处于逐步启动的阶段,远未达到大面积、大区域、大范围展开的阶段。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是:前两年主要是应用试点阶段。但只要发改委的应用试点成功,第三年,从国家层面一定会全面加大对RFID应用的推进力度。所以,我认为RFID市场的真正启动是在两年以后,要等发改委的项目试点成功以后。到那时,在各行各业应用的带动下,中国RFID市场会有一个大规模的增长,会迎来一个RFID大发展的春天。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HF频段的应用这几年会是一个平稳向上发展的曲线,而UHF频段一定会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势头,逐渐成为RFID市场的主流应用。
通过和黄银龙主任的交流,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黄主任对整个中国RFID产业及市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这种分析使我们对RFID在车辆精准管理、防伪、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推进感到兴奋,更对两年后即将迎来的中国RFID市场的春天充满期待。不管这种预测是否准确,黄主任对RFID未来的信心和对 RFID执着耕耘的热情,都是令人钦佩的。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防伪技术事业部主任黄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