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节产生的诸多额外成本中,尤以废品产生的质量成本最值得关注,一旦废品发生,要么需要在作业间进行返修,要么就是直接报废,而返修的代价就是中断正常的作业节奏,追加额外成本,而直接报废的代价则基本上就是一个单位的成本损失,此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废品的产生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不能按时按量交货,从而进一步导致客户流失和客户索赔的成本发生,当然如果是在已交付客户的情况下发现质量不合格,那后果可能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显然,在作业成本的质量控制与跟踪是作业成本消减的重要一环。
七、 从人力环节消减成本。
如何消减人力成本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或许各行各业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消减成本,但是这其中直接以降低人员平均薪资福利为目的的方法都被实践证明是可取的,实际上这类方法在消费预期走高和经济一路高涨的经济环境中甚至可以称之为愚蠢。那么在现代中国制造业应当围绕着什么样的思路进行人力成本的消减与控制呢?答案就是“减员增效”。
倘若您的企业正处于扩张阶段,那么该企业首要的就是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和执行 效率,在提供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即使我们的薪资水准依旧在增长,只要薪资增长的幅度低于人力增长的效率,那么我们企业的单位综合成本必然会是一个降低的曲线。
倘若企业处在稳定期,那么通过增效和优胜劣汰进行人力重组,同样可以获得前面一样的单位综合成本降低的效果。
当然开展减员增效的工作必须有一些模型或者工作去支撑,金蝶HR中的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估等模型就是一些非常值得企业应用与推广的优秀工具。
企业在制定成本战略时可以优先从以上角度加以考虑和规划,但不需要限定在上述七个方面,实际上成本控制在其他的领域同样也有对应的消减方法,只要这些方法符合我们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要诀,那么他们都会为企业成本消减出一份力。企业成本消减有什么要诀呢?
其一、成本管理要“全面”。成本管控的对象早已脱离了传统的料、工、费的范畴,作为一个企业战略,它的对象一定是涵盖各条业务线的全面成本管理。
其二、成本管理要“全员”。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战略,参与和覆盖的对象不仅仅是一般的员工,也不仅仅是普通的管理人员,而是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企业主体,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的全员参与,才能真正的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
其三、成本管理要“全过程”。成本管理是一个体系,是由一系列管理决策行为组成的体系,故而一个健全的成本管控体系必然是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体系,这其中至少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环节。
其四、成本管理要“考核”。任何决策都应当有执行结果的跟踪与保证,考核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最优方式,用数据说话是成本管理工作取得效果的最终体现,也是成本管理者们绩效的最终体现。
总而言之,成本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我们当代制造业必须持续到底的长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