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动力链表现更让他称赞:“康明斯发动机低转速就能爆发大扭矩,爬坡不用频繁换挡,百公里油耗比同级别其他车型省2升多。”雷总补充道:“我们对燃油车的内控油耗有明确标准,配合双司机轮班制(当天出车、次日休息),单辆车每月能跑1.2万公里以上,完全能满足中长途时效需求。”

25辆470L东风天龙燃气牵引车,是成都周边运输的“主力军团”,负责犍为、夹江等半径200公里内的运输任务。“这些路线省道、县道占比60%,还有不少乡村道路,对车辆灵活性和经济性要求高。”雷总算了笔账:“我们自建了加气站,天然气成本比市场价低,燃气车每公里成本比自家燃油车省很多;一辆车每月跑9000公里,累计省下的费用很可观,比用市场加气的车还多一层优势。”
司机激励机制更放大了这份优势。“公司对燃气的核定是,百公里32公斤,燃油百公里是31公升。气耗和油耗低于核定标准的,节约部分按比例返还司机。”雷总展示着上个月的工资表,“基本上80%的司机都能拿1000多块的节能奖,司机积极性特别高。”
今年购入的2辆东风天龙新能源牵引车,虽数量不多,却承载着公司的转型探索。“主要跑峨眉山周边的短途运输,往返80公里,一半山路一半省道。”雷总说,起初还担心电动车扛不住重载,“结果试运营一个月,33吨标载跑下来,自建充电站的成本比外部低,算下来比燃气车的能耗成本还低一截,完全超出预期。”

公司司机李师傅对新能源车的动力印象深刻:“峨眉山脚的盘山路,坡度有15度,电动车起步一点不费劲,比燃油车还平顺。而且驾驶室隔音好,跑乡村土路灰尘大,但关窗后基本没扬尘,卧铺也舒服,中午能睡个踏实觉。”雷总透露,目前正在评估增购新能源牵引车的可行性。
“物流行业拼的就是时效,车坏在路上一天,损失可能上万。东风的服务,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雷总的语气里满是信赖。这份信赖,源于无数次的及时救援与深度赋能。
更让雷总认可的是东风的技术赋能。“他们不仅管修,还管‘教’。”每年东风服务团队都会上门开展培训:给修理工讲发动机维护技巧,给驾驶员讲节能驾驶方法,“经过培训,我们的修理工现在能独立处理小故障,不用再等厂家上门,效率高多了。”
乘风而上:从“车队”到“舰队”的新征程
“借东风之力乘风破浪,用超越之精神奋勇向前。”这是雷总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已成为峨胜物流的企业信条。在东风商用车的陪伴下,公司从最初的几辆卡车,成长为拥有72辆东风车、承包西南水泥运输半壁江山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