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佬回归,可否再创辉煌

2025-09-25 11:49

  谁认识到了未来的样子,谁为未来做好了充分准备,谁能够最高效地“实现未来”,创始人的阅历与功底可能为实现这一要切提供了条件,但如果不能找到特殊资源和切口,即便创始人回归,恐怕也难以有妥善的结局。

  成功过的大佬们能再杀出重围吗?回答是不是所有创始人都拿了逆风翻盘的剧本,即使成功,也可能不会立杆见影。前首富黄光裕的回归,并没有在18个月内复兴国美。对于马云与刘强东,面对不再是十年前的电商,而是刺刀见红的即时零售(大消费)与AI,能否在他的带领下再造奇迹?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大佬们对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刘强东说:媒体报道京东负面和我个人负面该写写,不会生气,这是自信的表现。而马云清醒的认识到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那个阿里占据85%市场份额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江湖不再

  如果你读全球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所有科技大厂的财报,就会发现科技大厂爆发性增长、动辄交出高达两位数乃至三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式了,这当然包括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们,如阿里、拼多多、抖音、腾迅、网易、美团、京东、百度、快手等。

  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江湖,已不是昨天的江湖,过去十几年,一个风口接着一个风口,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哪怕不去寻找机会,不去追风,风口也会砸到,各路玩家遍地掘金,蒙眼碰风口,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想当年,全新的市场,全新的领域,不断增长的流量和用户让大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长的成绩。然而风口消散,告别流量红利的大厂,也告别告别野蛮生长,高增长划上了句号,可持续发展正是成为时代的逻辑,到了必须要转变思路的时候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这个变化,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前几年的财报就可看到端倪。过去三年(2020-2023),中国8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总营收增长60%、净利润总额增长24%,市值下跌48%。市值的下跌,某种程度上也是纠偏和回归理性,曾经某些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的疯涨,连该公司内部和业界的人都看不懂。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净利润增加,净利率大多下降,也就是说赚了更多的钱,可净利润率却下滑不少。比如,阿里在三年内净利润率从29%猛跌到8%,腰斩再腰斩。

  长远来看,飞速发展是特定历史环境和机遇下的产物,平稳发展、艰难竞争才是常态,互联网大厂们,不追风口,不再狂奔,回归到精耕细作,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过去十几年的风口之下,养成了互闻网大厂们“风口依赖症”,经营用户、扩大业务方向甚至企业结构等都是为了风口而存在,当风口红利消失,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要付出的难度将远超外界所想象,但到了不得不做出根本性变革的时刻。

  存里市场的特征是一人之失即是他人所得,各方的竞争和博弈必然会加剧。任何一家企业若在此时不积极应对这种市场变化,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彻底拉开差距。未来若想实现翻身,

  习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暴风骤雨”一般的增长的大厂高管们,必须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转折点的到来。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大厂的主旋律”之一,不再盲目扩张、不再烧钱、守住基本盘;精耕细作成为当年的重要抓手,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掌握精髓。

  其实,京东一直重视精耕细作,京东以最高的营收、最高的业务成本、最低的毛利润,无疑成为了这多家互联网公司最“辛苦”的一员,比如京东自建物流,布局外卖,就是要把服务做得更精细。

  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启,互联网大厂的发展逻辑已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大厂们必须积极拥抱新时代,去掉浮躁,着重落地和产品的价值,把目光从寻找风口转向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从做宽到做深。创始人的回归能否柳暗花明,关键在于战略方向是否对,以及战术上是否能精细化管理。

  从长远来看,短暂的时间轴可以依靠暴利,但归根结底是依靠公司稳健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或者更绕口的说法是,爆发式增长不可持续,而可持续的发展,不会是长久的爆发式增长。

  前荣耀CEO赵明谈离职后去向时说,“相比之前做荣耀,值得我再去投入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做的事”;而京东的刘强东也说,京东这种商业模式,我们没法只干三年五年,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目前的互联网大厂们,其形势是,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目前的大厂们,相比过去更加强壮了,只是发展不如以前,后起直秀竞争加剧而已,或者,业务都遭遇了增长瓶颈,同时新业务的尝试也还未有起色。

  相比过去快速扩张、暴利、高增长的时代,大厂的业务回归基础盘;与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告别,重点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在细分赛道建立扎实牢固的地基。

  大佬回归后的组织架构调整,即是围绕用户思维展开,同时,相应的产品和研发也会提速,以适应市场变化;往往还会伴随“降本增效”的相关动作,最终提升团队凝聚力,改变多头管理和一盘散沙,这也是创始人回归在多数场景下都能收到不俗效果的重要原因。摆脱对风口的依赖,互联网大厂正在从资本回归本质,前方依然一片坦途。

  三、AI重塑

  其实,所有互联网大厂们,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并未泯灭对下一个高增长周期的追求。不论是回归的创始人,还是坚守的创始人,都在问自己,下一个高增长周期是什么呢?会是AI吗?

  AI是全球科技行业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根本推动力,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AI浪潮不会带领互联网大厂重回当年的爆发式增长时代,许多人对此抱有怀疑或否定态度。

  大家都在谈AI,也在赴之行动。阿里的吴泳铭表示,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量和变量都是以AI为核心的驱动力带来的变革;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说,AI不一样,它的发展速度是按月来计算的。

  马云回归阿里,全面押注下一代算力革命,宣布未来3年投入3800亿搞AI基建,亲自与科研团队探讨技术突破的方向,曾在一天之内三次向高级经理询问AI项目的最新情况,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顺丰同城成立智联科技公司,含AI及机器人业务;谷歌豪掷50亿英镑布局英国,聚焦AI基建、科研等领域;AI从工具升维为生态血液,字节、美团在突破AI使用,力求创造新效益。

  而在去年3月,许久未曾露面的刘强东突然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了该校多模态模型Mini-Gemini等人工智能项目,而后京东就加快了在AI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