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到应收账款上,头部企业的应收账款也随着公司营收的增长而增长。例如,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58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29亿元,增长率约为25.51%。同期,其医药商业板块营收也从1907亿元增长到2340亿元,增长率约为22.7%。可见,虽然增长了约148亿元的应收账款,但实际与营收增长几乎同步,仍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
再如,排在前列的国药一致,其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159.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1.6亿元,增长率约为13.75%;同期,其医药商业收入从683亿元增长到754亿元,增长率约10.4%。
此外,医保支付、地方政府财政等因素也会影响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
资金压力增加,战略大调整
尽管处于安全性以内,但过高的应收账款仍引起了业内许多人士的担忧。毕竟,过高的应收账款使企业的现金流减少,影响到企业的部分开拓举措,并造成一定的运营风险。
同时,虽然下游客户的资信状况良好,回款能力有所保障,但回款有一定周期压力,企业存在一定资金压力,账上现金流也会影响企业的扩张决策。
有鉴于此,医药流通企业开始管理应收账款,并根据当前行业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战略调整。
九州通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四位。2023年,九州通全面开启“新零售、新产品、互联网医疗、不动产证券化(REITs)”四大新战略转型方向。
其中,在不动产证券化(REITs)战略方面,九州通计划以拥有的约330多万平方米的医药物流仓储资产及配套设施为底层资产,分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盘活医药仓储物流资产及配套设施,重构公司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加快资产流动性。
2024年7月,九州通宣布启动医药仓储物流Pre-REITs项目,通过搭建“公募REITs+Pre-REITs”多层级资本运作平台,以提升扩募发行效率。12月,中国证监会出具《关于准予汇添富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的批复》。
据悉,公募REITs及Pre-REITs的发行将对九州通未来财务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根据预测,若公募REITs发行完成,预计九州通将增加净利润不超过7亿元;若Pre-REITs发行完成,预计九州通将增加净利润不超过9亿元。
这是医药行业首单公募REITs,将为医药流通行业轻资产运营提供经验与范本。
除此之外,九州通在实施新战略以来,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第一季度已转正为4.53亿元。九州通还预计:将在年底继续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预计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与经营业绩相匹配的正数。
面对市场、行业、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人民同泰也选择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及经营策略。
2023年,人民同泰的批发板块完成商业分销一体化转型。完成转型后,各业务板块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发挥批零一体化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看,人民同泰在批发、零售、物流、电商、医疗服务等领域均有布局。人民同泰可整合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的采购资源,共享商品优惠政策,降低采购成本;其还可集成批发业务的品种和规模优势,零售业务的网点布局与会员优势,物流配送中心的集中配送优势,使不同业务板块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竞争优势。
在资金方面,人民同泰正加强应收账款精益化管理,完善应收账款清收考核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开开实业由于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转型,资金需求较大。为了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加速业务发展,开开实业选择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据了解,开开实业正加速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而相关业务需要更高流动资金的支撑。
但由于开开实业自2021年以来在大健康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药品批发及SPD业务,导致其应收账款较高,经营资金压力增大。以2023年为例,开开实业期末应收账款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120.52%,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57.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9.27%。
多重因素影响下,开开实业未来三年将出现运营资金缺口,2024-202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会进一步下降。根据预测,开开实业未来三年现金流入净额合计为241.74万元。
因此,开开实业于2024年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以增强资金实力,保障公司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有力运行。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多途径缓解资金压力。例如,药易购通过“药聚力”平台引入与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由金融机构为终端门店提供完全基于信用的“白条”供应链金融业务,以缓解终端门店的资金压力,提升终端客户粘性。
国药股份则通过应收压降等举措改善资金状况。据介绍,国药股份在2024上半年通过增加收款比例、减少存货积压、及时跟进回笼资金等措施,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优化1天。在资金上,2024上半年国药股份应收账款占比为28.86%,同比优化0.24%。
或许是看到医药流通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于2024年11月发布《关于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对医保结余满足要求的区域,在每年一季度结束前实现1个月的预付金,以缓解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垫支压力。这一政策或许将破解医药企业回款慢的难题。
行业整合,并购加速
医药流通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头部企业依靠平台及资金优势不断拓展市场,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开始整合资源。
2024年初,中国医药、重药控股同步发布公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开展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战略整合事宜。
中国医药是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其控股股东是通用技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重药控股是一家在深所交所上市的企业,其控股股东是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整合完成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成为重药控股的实控人。
来源,商务部《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两者合二为一后,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在医药流通企业排行榜中将排名第五,体量破千亿,是第六名南京医药体量的两倍。目前,通用技术集团已于2024年12月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关于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有关事项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