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下半年新消费投资是市场转冷,那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谓哀鸿遍野”,消费投资人陈明辉这样形容。据他观察,今年以来,很多基金直接砍掉了消费组,身边很多看消费的投资人朋友,要么转岗看其他方向,要么直接失业。 从2018年开始关注消费领域,陈明辉可以说是见证了新消费从走上风口又回归理性的整个周期。 2019年时新消费的号角吹响,完美日记、元气森林、三顿半等新品牌靠着互联网的流量打法,销量疯涨,资本一哄而上,疯抢新消费。 到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投融资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行业投融资最火热的赛道。烯牛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消费投融资数量达到333起,融资总额超过500亿元,比2020年全年的融资总额还要高。 但自去年下半年7、8月开始,一级市场的融资数量和规模开始大幅下降。2022年更是持续遇冷,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2年4月,新消费领域共公布了71起投融资事件,相比3月的98起,环比减少27.6%;相比半年前(2021年11月)的128起更是削减了44.5%。 一级市场的冷却背后,是新消费品牌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暴跌、市值缩水。上市以来,奈雪的茶股价一度暴跌超75%,截至6月21日,泡泡玛特股价依然还低于发行价,丸美股份相较股价最高时市值蒸发超200亿元。 二级市场不买单,新消费企业经营也遇到了困境。开年以来,新消费领域,裁员、关店、持续亏损的衰颓之势愈演愈烈。 “投资人们发现,项目增长无法匹配预期后,估值泡沫就开始破裂”,陈明辉指出。实际上,2021年下半年以来,从业者们渐渐明白,新消费品牌陷入了打法失灵的困局,采用互联网流量打法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当流量红利退潮之后,缺乏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品牌们就会陷入增长困境。 如今陈明辉所在的机构,还在坚持看消费,不过更加克制和理性。“我们最近投的项目,都是相对成熟的市场需求下的微小创新,可能不是很‘性感’,但却是相对稳定可见的增长和收益”,他表示,“中国消费市场的基本盘还在,每年还是会有三五个细分赛道的头部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几个头部”。
TMT:高增长不再,投资人转行
业内人士谈起新消费风口的崛起,总是少不了2019年那一拨TMT投资人的转向。 TMT是由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字母整合而来,但过去十年里,移动互联网的火爆,也让TMT一词成了互联网方向的代名词。 然而,TMT现在却遭遇了周期性的挑战。2019年时,美元基金资金充沛,正处于寻找下一个风口的当口。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马太效应明显,一个头部公司估值一年能涨百倍。 但2019年以来,投资人们发现,市场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了,字节、拼多多、美团那样的案例很难再复制。2019年,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就曾指出,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正逐步消失,投资人要抓住技术驱动的下一个增长点。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互联网领域投融资金额就在下滑,2022年一季度期间下滑尤为明显。信通院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投融资金额35.1亿美元,环比减少42.6%,同比减少76.7%。
TMT领域的投资下滑,与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处境脱不开关系。一位投行从业者称,自去年7月以来,投行的TMT业务就按下了暂停键,进入了寒冬期。曾经市场高速发展导致垄断、过度竞争等行为层出不穷,过去一年里,监管部门也在反垄断、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层面进行大力整改。上市通道的关闭,也导致更多的TMT投资人调整方向。 此前,有一些投资人转型到新消费,但在去年下半年,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逻辑在新消费领域遇冷之后,他们又开始尝试向硬科技转向。然而,硬科技投资门槛较高,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更有优势,很多缺乏产业背景的TMT投资人,便以元宇宙、Web3为新出口寻找机会。 但总之,在投资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造富神话已经消失了。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在21世纪前二十年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里,资本捧出了一个又一个风口。进入2022年,互联网行业走入向下的拐点,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需要更加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