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个造车品牌大盘点:谁在领跑,谁在裸泳?

2022-06-09 18:34

  至于速达汽车、国金汽车、国机智骏、汉腾汽车等不知名品牌,要么车卖不动,要么交付不了,基本处于销声匿迹状态。最近有消息称,滴滴正就收购国机智骏的三分之一股份进行商谈。

  小米、集度、自游家,以及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的造车项目洛轲汽车,包括滴滴,车辆都还在开发中,公开的动作很多,故事也讲的很好,但距离量产交付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传统车企已经量产的新品牌,现在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图片

来源 / 视觉中国

  极狐、极氪、岚图、问界、赛力斯、飞凡这六家,月销量都还没有过万,目前销量最高的是问界,5月交付5006辆,3月开始交付以来,3个月销量过万。问界最大的标签是华为深度参与研发制造,首搭华为鸿蒙座舱,并在华为门店销售。但自从问界推出后,之前在华为门店销售的赛力斯就被雪藏了,过去四个月销量加起来才几百辆。

  极氪的销量相对平稳,月销平均在3000辆左右,相当于一年以前零跑、哪吒的水平。再往上提升一个层次难度较大。

  极狐和岚图,属于那种销量和声量不成正比的品牌。今年前4个月加起来,极狐才卖了3186辆,岚图稍微强一点,4770辆。这距离它们的目标,还差一大截。

  尤其是极狐,其实是今年以来汽车圈最活跃的品牌。4月独家冠名崔健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5月独家冠名罗大佑视频号线上演唱会,两场加起来观看量超过1亿。

  对于极狐的高调营销,业内很多人感到疑惑,因为短期并没有看到转化。但也有观点认为,极狐是在砸钱打造品牌,只要能有曝光就够了。

  一位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对深途说,集团内部对于极狐赞助崔健演唱会评价挺好,“钱花的不多,效果挺好。销量不一定立刻见效,但是品牌知名度比一般的营销效果好。”

  换言之,先把品牌立起来,把故事讲好,至于卖车,那是后续的事情。

  跟造车新势力比,这几大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在产品和营销上步步紧逼。在它们最不擅长的智能化方面,它们选择跟第三方供应商合作。比如,极狐、问界抱了华为的大腿,岚图牵手百度,把“灵魂”交出去,换来宝贵的时间窗口,以快速缩小跟新势力之间的差距。

  即将量产的智几、阿维塔、沙龙,目前还没有销量数据,但它们的价格都不便宜。智己L7售价最高超过40万,沙龙机甲龙近50万元,新车型腾势D9最高摸到了66万元。作为传统车企冲击高端的代表,究竟市场买不买单还得等交付后再看。

  以上提到的这些新势力或新品牌,通常被认为是真正的新造车,除了销量还没上来,其他方面都足够亮眼,有看点也有噱头。

  与之相反的是传统车企前几年推出的新能源品牌,比如上汽旗下的名爵、荣威,广汽埃安,长城欧拉,以及吉利旗下一大堆辨识度不高的子品牌。这些品牌都有不错的电动车,有数量不小的消费人群,也有一定知名度,唯一就是还不够智能,不够有话题度。

图片

  有多少品牌能够活下来?

  市场上同时存在超过50个新能源品牌,其实在2018年也出现过,但有这么多的流派,如此丰富的类型,却是历史上头一次。

  四年前的新造车浪潮,领潮的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多在观望。后来,造车江湖大浪淘沙,存活下来且还在交付新车的新势力,最终不到10家。“蔚小理”这几个头部品牌,在过去两年几乎成了新造车的代名词。

  今天,新能源品牌再次超过50个,但内部结构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车企发力,新势力不再是唯一的主角。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那么多新造车品牌吗?或者,这些品牌最终会剩下多少个?

  乘联会发布过一个数据,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2.6万辆,但专供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已达569.5万辆,产能利用率仅有58.4%。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新能源车企,一共只有4家,其中还包括特斯拉。

  中国年销在40万辆以上的新能源车企,仅有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其中五菱靠的是宏光MINI,但微型电动车不是市场消费的主流。年销不足1万辆的纯粹新能源车企,却超过10家。   

图片

来源 / pexels

  上文提到的相当一部分新造车品牌,年销量都没有超过1万。事实上,大部分品牌都还没有完整的超过一年的交付纪录——它们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经历市场的检验。

  所以,现在去推断哪些品牌能够胜出,还为时过早,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将会是一场双重淘汰赛,一定会有玩家出局。而最终在战场上留下来的,会是那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关,都表现出色的选手。

  新造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的较量。从油改电,到纯电动,以及插混和增程式技术路线,跑出了一批尖子生。BBA的电动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了好几拍,才导致掉队。合资品牌也是在这轮淘汰赛中缺少亮眼表现。

  比亚迪是上半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新能源车的单月销量已经过11万,比新势力前十名加起来还要多。在品牌方面,跟其他传统车企不同,比亚迪延续了过去的品牌架构,然后在车型上推陈出新。直到现在,比亚迪的所有车都是统一在比亚迪的品牌旗下。

  不过,比亚迪今年将腾势独立后,将改变这个格局。另外有消息称,比亚迪将推出全新高端品牌,售价80万元起。如果未来比亚迪推出更多独立品牌,那造车江湖的品牌阵容将更热闹。

  新造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较量,这决定了一个品牌的产品力和溢价能力。现阶段造车新势力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但传统车企也通过华为、百度拿到了门票,虽然迟到但并未缺席。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品牌冒出来。一方面新势力会推新品牌做细分市场,比如蔚来就计划推出一个售价低于现品牌的全新品牌。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会继续推出新品牌来和老品牌做区分,这已经被验证是面对销量不佳的一种解决方式。

  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还在狂奔突进,新品牌越来越多,唯一的问题是,买车的人,短时间内可能真不够用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