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建设质量不高。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实施主体实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项目建设缓慢。大部分没有设施项目建设经验,缺乏政府或者第三方监理的顶层设计,不重视设施及配套设备质量。农产品产后分拣、加工、包装、仓储、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备购置率不高,尚未建立统一的运营规范标准,数字化装备配备不足,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运营效率、利用率不高。设施周边产地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产销衔接还不够紧密。
4 以高标准建设确保全省冷链物流全程不断链
记者:按照《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推进我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保证居民吃到新鲜可口的农产品,应着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于晓胜:确保全省冷链物流全程不断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科学布局、顺利实施,必须坚持惠及民生、注重实效、协同推进、集群发展的原则,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推进农村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聚焦优势产业,突出集群成链。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区、脱贫地区以及“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集中连片建设。在产业规模大、附加值高、冷链物流需求集中、冷链设施利用率高的特色农产品产地,鼓励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造、扩建或新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紧密衔接周边设施网络,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集群集聚建设,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共享共用,协同推进田头市场建设,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区域内分散的冷藏保鲜设施资源合理配置。
着力拓展设施综合服务功能。拓展一体化服务,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头市场+批发市场”等模式,推动形成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新机制,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高品质生活需要。拓展新鲜直供服务,大力发展生鲜电商、蔬果宅配、前置仓、产地仓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行直销配送、共同配送,提升农产品短链流通能力。拓展农商互联服务,鼓励农产品优势产区企业到集散地区域设立交易配送专区,支持销地和集散地企业到产地建立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互联网+移动冷库租赁”“生产+仓储+保鲜+销售”等新模式。拓展线上线下融合功能,就近建设改造产地预冷仓,对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发展流通加工、电子商务等功能,培育品牌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和消费大市场,线上线下结合做好产地与销地冷链衔接。
着力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鼓励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提升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鼓励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产地仓等设施,建立衔接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间流通的跨地区农产品物流中心,探索引入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增强错峰销售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着力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加快建设产地预冷设施,鼓励果蔬种植、畜禽屠宰企业选购适用型的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混合预冷设备,解决产地源头预冷普遍缺失问题。优化设施建设方向和服务品类,探索支持建设一批生猪、水产等储存需求较大的冷链设施。完善末端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点密集、渠道下沉的优势,依托供销社基层网点、电商服务站、农民合作社等资源,大力推广智能化移动式预冷库的应用,打通冷链“最初一公里”。探索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冷链中转基地,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设立农产品销售专柜、专区、专档,拓宽和稳定营销渠道。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健全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
着力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建设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国际陆港,开通加密国际冷链航线,拓展中欧班列(郑州)冷藏集装箱铁路线网和腹地范围,提升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口岸功能,完善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国际航空和铁路冷链物流枢纽。拓展提升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功能,加强与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功能对接和业务联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食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形成一批跨区域、广辐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健全城乡冷链物流网络。推动各地建设城市智慧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建设农产品冷链自提柜、储藏柜等终端配送设施。开展冷链下乡,加强县乡冷链设施供给,在重点农贸市场建设一批标准化冷链集配中心。结合产业扶贫,集中建设一批果蔬茶、肉蛋奶等特色产业生产存储、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助力贫困户增产增收。
着力构建智慧设施平台。建设“河南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引导扶持平台社会化公益性运营,实现资源发布、交易撮合、在线交易、车联网、保险金融等服务,实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资源整合。鼓励运营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或信息系统的升级再造,并规范统一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接口,鼓励运营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对称。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资源利用率,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
着力完善设施项目推进机制。尽快出台项目建设实施标准和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施工单位备案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单位的基本资质、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最低要求,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监理机构、行业专家等组成的项目监管小组,全过程监管项目材料质量、工程设计、设备查验等,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严把项目补助核定关,依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核定库型库容。制定激励机制,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财政资金流向主体较强、市场急需的地方,打造样板工程。健全项目运营评价机制,建立投产后定期跟踪考核制度,确保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功能先进、运转安全、效益良好,实现全程可监管、可追溯、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