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邮政消息不断:
2月14日,中国邮政集团厦门市分公司宣布,“邮局咖啡”正式在厦门落地,开启试运营工作。
2月17—18日,2022年全国邮政寄递业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公布了中国邮政寄递业务2021年成绩单以及明确了2022年的工作重点;
2月21日,第二届“中国品牌强国盛典”举办。中国邮政入选十大“国之重器”品牌;
2月22日,中国邮政集团与拼多多进一步加深战略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签订《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空运资源领域互补,降低国际运输成本。
……
忙碌的中国邮政不仅收获新荣誉、部署新规划,还跨界新领域、强强合作……
跨界布局多元化业务 优势资源得天独厚
2月14日,中国邮政集团厦门市分公司宣布,“邮局咖啡”正式在厦门落地,开启试运营工作。这标志着中国邮政正式进军咖啡领域。消息一出,“邮局咖啡”顿时就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单。
据悉,这家实体咖啡店由原来的国贸邮政支局升级改造而成。改造后在保留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叠加咖啡饮品和邮政文化创意服务,邮局不再是单纯的邮政服务场所,更变成了一个可以社交,可以品尝优质咖啡,体验邮政文化的全新场景。而门店也能提供到店自取和送货到家两种服务。
而且,对于“邮局咖啡”的未来部署,中国邮政表示,未来“邮局咖啡”将被打造为邮政自有连锁品牌,进一步面向全国推广。并为此声明称:目前“邮局咖啡”,均在中国邮政网点试运营,尚未开放任何加盟合作。其实,在“邮局咖啡”落地之前,去年6月就有消息称中国邮政就成立奶茶店——“邮氧的茶”,当时相关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但随后中国邮政福建公司回复称,奶茶店并非邮政业务,也暂无相关发展规划。
邮局的奶茶没有喝上,几个月后邮局的咖啡上线了。中国邮政如此“不务正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不难发现,不论是奶茶,还是咖啡,都属于零售领域。明明是一家物流公司却要去做零售,其实经过梳理发现,这几年,中国邮政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跨界经营举动频现。
2020年,邮政与药企联手,多地开启邮政药店模式,即推出“邮政+”合作经营药店的模式,打造邮政特色医药连锁零售新模式。如2020年7月14日,北京市首家邮政便民药店落户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邮政营业所。同年8月7日,石家庄首家以邮政网点为经营主体的便民药店——“邮政石药大药房旗舰店”在长安区翟营南大街邮政所正式开业。同年8月18日,由江苏省南京市邮政分公司与润天医药共同打造的智慧药房开门迎客……当时,中国邮政方面也表示,邮政便民药店经营模式可在具备条件的邮政网点进行复制、推广,让邮政便民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众所周知,零售企业开疆扩土的重点在于线下门店的布局,这恰好与中国邮政盘大的网点资源是不谋而合的。换而言之就是,中国邮政所拥有庞大的网点网络,是开展零售业务的天然资源。据中国邮政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共有邮政支局所5.4万处,投递服务网点4.3万处;全国518177个建制村100%直接通邮。
这些网点对于邮政开展零售业务都是十分优势的资源。因此,除了跨界布局咖啡、药店,以后中国邮政再入局其他零售领域或者跨界其他行业,我们也都不并惊讶。因为从中国邮政集团2021年经营范围新增内容就能看出:第一类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文化用品、汽车的销售、人力资源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等。这也体现了中国邮政将进行多元化布局。
“正业”也没耽误 寄递业务实现新一轮大提速
尽管中国邮政不断尝试跨界经营,但没有耽误“正业”发展。这从中国邮政公布的寄递成绩单便可知道。
2022年全国邮政寄递业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获悉,2018—2021年,全国邮政寄递业务量从58.66亿件提升至111.4亿件,迈上百亿件新台阶;尤其是2021年特快收入增长21.1%,业务量增长39.8%,均创五年新高,2021年“双11”当日业务量更是突破千万件大关。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月实现“开门红”,特快业务收入增长46.6%,快包业务收入增长12.3%,物流业务收入增长19.9%。
此外,在业务提速方面,2021年6月28日,中国邮政启动寄递业务新一轮大提速,覆盖全国“1000+”城市,多省(区、市)地区实现运邮次日达。中国邮政狠抓时限提升、市场拓展、成本压降,并以深化“时限四库”(标准时限库、现实时限库、行业时限库、优势时限库)应用为抓手,推行寄递网时限管控“路长制”,建立由集团、省、市三级路长和两级时限管控组组成的管控体系。据悉,2021年以来,中国邮政实现了千余城市之间邮件传递时限水平的提升,同步大幅提升县域邮件的寄递速度,高铁运邮实现“次日递”“次日上午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