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正在大步迈向“从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这是时代给中通的使命,也是中通对时代的呼应。——赖梅松
2021年12月8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正山口村中通小哥揽收的一箱柑橘,幸运地成为2021年第1000亿件快递,标志着中国快递进入“千亿件时代”。时钟拨回到2002年,当年全国的快递业务量1.4亿件,2002年5月8日,中通快递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天,只收到57件快递。
从一亿件到千亿件,中国快递用20年书写了一个中国奇迹!
中通从第一天揽收57件到2021年日均超过6000万件,“通达系”中起步最晚的“小弟弟”后来居上跑得最快,2016年至今业务量保持行业第一,并成功在美国、香港特区两地上市。
四川眉山多悦镇正山口村,中通快递小哥在柑橘种植基地帮助果农打包、装车
“真的没想到,几个人的事业能做成现在50万人的事业,感恩这个时代。”回看走过的路,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梅松感慨道。20年前,他带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走出杭州桐庐的大山,和三位童年伙伴一起创建中通。20年后,赖梅松带领50万中通人在时代使命的驱动下,搏浪奋楫,为成为世界一流综合物流服务商的目标努力。
一切的偶然,背后都是必然。
创业创新,利己以求生存
富春江畔的杭州市桐庐县,是中国最美县城,也是民营快递之乡。中通、圆通、韵达、申通这四家占据中国快递60%市场份额的快递企业,创始人都是从桐庐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赖梅松说:“中国民营快递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创业创新史。”大山里贫穷的成长经历,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机遇,让他很早就下决心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桐庐快递能做起来,是因为这里的亲情、乡情、友情,本质上就是信任的力量。”2002年,赖梅松放下杭州年入百万元的木材生意,和当时已经在做快递生意的同乡一起成立中通快递公司,并只身到上海打拼,“创业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能做到。”
回望原点,简简单单的这句话,真正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2002年,中国快递版图上已是群雄逐鹿,创业10年的申通、顺丰称霸华东和华南,渤海湾由宅急送把持,圆通、天天等快递公司也已初具规模。
中通蹒跚学步之时,就进入一条竞争残酷的赛道,当时的民营快递企业没有合法地位,中通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家人和朋友劝赖梅松放弃,他回答:“快递没有回头路,因为中通不是我一个人的,现在放弃,那些跟着我的人怎么办?他们的家庭怎么办?”
“同建共享”4个字,从一开始就深深刻在赖梅松的心里,成为中通的企业基因和核心文化。
生存的第一步是要赚钱,赚钱的前提是算好账。
赖梅松从小就对数字敏感,曾代表歌舞乡到桐庐参加数学竞赛,创业初始,赖梅松和创始团队把成本管控发挥到了极致,细化到每条线、每台车、每票件,都能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生存的第二步是创新,因为不走自己的路就无路可走。
当时中通业务量只有“老大哥”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当时民营快递没有合法身份,有钱人不会来做快递,来做快递的人也基本不会选择中通。”
想要竞争,就要人无我有!
2005年,中通在行业内第一个开通跨省网络班车,杭州-北京、杭州-广州两条线路开始直跑,随后越来越多的线路开通,不仅节省成本,实现全程时效可控,还给沿线网点带来明显的业务提升。由此,中通把快递的区域公路网络逐步拓展为覆盖全国主要中转节点的干线运输网络。
2007年,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中通再次创新,率先在行业推行有偿派费。有偿派费不仅解决了派件网点的生存问题,也让中通网络的运营、成本、利润更加平衡,中通由此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均衡机制”。
“省际班车+有偿派费”这套创新“组合拳”,让中通在夹缝中赢得了生存空间,并迅速在部分区域有了和“老大哥”掰手腕的能力。
与此同时,2006年邮政体制改革,2009年邮政法颁布,民营快递终于有了合法地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此时淘宝经过6年多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新生活方式。
“这时我判断,各种资源会向快递集聚,中通的问题是要从如何生存转变为如何发展。”赖梅松说。
2020年9月,中通快递香港上市敲钟现场
同建共享,利他实现赶超
“同建共享”是中通的创业初心,本质就是共同富裕,既需要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更需要把蛋糕公平分配。
2009年,快递业终于迎来了春天,一片欢欣鼓舞中,赖梅松却看到了危机。
早期的快递为加盟制,省一级是独立的加盟商,多个主体间经常会有利益纠纷,中通度过了生存期,但这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政令不通,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