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绿色物流”路在何方?

2021-11-26 11:59

  京东就通过磁悬浮打包机、气泡膜打包机、枕式打包机、对折膜打包机等18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实现了针对气泡膜、对折膜、纸箱等各种包装材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包装材料的消耗。

  菜鸟网络自主研发的智能箱型设计和切箱算法,可以选择最优箱型匹配消费者订单,提升纸箱空间利用率,实现包装减量化。

  电商启用“绿仓”,使用的都是免胶带的快递箱和100%可降解的快递袋。

  瘦身也需要设计的助力。以选材环保、材料减量、结构优化、装潢简约等方面为主要突破口,运用通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对快递包装容器进行改进设计,在满足保护性、通用性、回收利用的基础上,使单个纸箱的材料达到最省。

  还可以结合标准,尝试对环保快递包装进行认证。快递包装一旦具备检测认证标识,就可参照国际货物贸易中包装破裂险的方法,将保险公司引入其中,从而降低绿色包装实施的成本与风险。总之,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2、循环

  让包装“绿”起来,不仅要“瘦身”,还要“循环”。事实上,很多快递包装和填充物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然而,有资料显示,中国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小于20%,其中纸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而快递包装中的填充物、胶带等塑料成分,其回收率几乎为零。回收、循环正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优先选择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这方面,目标已确定,国家邮政局要求,2021年底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500万个,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了91.5%,在营业场所设置了7.6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微信图片_20211123091053.jpg

  以包装回收为主的绿色行为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企业也在行动,纷纷各显神通,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快递袋,或推出快递纸箱回收服务等。

  京东推出的“青流箱”已经常态化,这种循环快递箱由可复用材料制成,无需胶带封包,破损后还可以回收再生,“双11”期间,京东物流循环中转袋平均使用率超90%,共减少一次性包装垃圾10万吨。

  上半年,百世快递总投入环保集包袋1020万条,循环使用次数累计达4.1亿次。

  截至目前,全行业已经投入使用380万个可循环快递箱,在11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年重复使用瓦楞纸箱达6亿个。

  国外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沃尔玛的回收箱,上面会标注价格,约6.5美元。这就是告诉消费者不要轻易丢弃它,如果它回收利用,会创造6.5美元的价值。

  包装循环也需要技术赋能,顺丰在全网推广使用可循环中转编织袋,植入RFID 芯片便于进行追踪、调拨、运营管理,达到相互关联,有效循环目的。

  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所推行的绿色环保包装的数量和全行业950亿件快递包装使用量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快递包装物的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微信图片_20211123091224.jpg

  绿色包装行业和绿色物流行业需要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快递包装的革命,就如快递行业电子运单的推广那样,短短几年就有了质的飞跃。

  链条,不能缺环

  绿色物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个平台、一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全行业和上下游以及各个关联方共商、共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让绿色物流成为“全链路”。需要政府、物流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和承担,实现联动,才能促进绿色物流体系有效落地。

微信图片_20211123091550.jpg

  从绿色物流内涵来说,涉及到各个方面,运输、包装、存储甚至包括生产前端等;从社会角度来说,涉及生产企,物流企业,广大消费者;从更广的角度来说,则涉及到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因此,绿色物流是很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能缺环。

  发展绿色物流的主体是企业,立足企业的绿色物流,不仅包括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回收和绿色配送等业务的发展,而且涵盖着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回收等多部分组成的闭环系统。

  对物流来说,小到一节胶带大到智能仓储,从几厘钱到千亿资产的跨越,都与绿色物流相通。对于绿色物流,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很好的规划。

  绿色物流的每一步聚,每一环节,还存在脱节,仅拿绿色包装发展来说,也偏于局部环节,如果只有中间环节的努力,而前端、末端的一些制约没有根本性解决,那么包装绿色化之路必然不可持续,因此,没有全面的绿色物流落地实施解决方案,绿色物流就不扎实。

微信图片_20211123091927.jpg

  绿色物流,不仅是理念上,管理上的,还包括绿色装备的推广,非绿色物流设备将退出,整个物流设备将完全换一套绿色产业链,具体什么设备是绿色的,可参考王继祥老师的文章《 哪些物流技术与装备属于绿色物流设备?》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