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阿里会员体系推出时间较晚,假设2020年会员数量达到1000万(推出 2 年后),根据测算的淘系订单及淘系月活用户数量,可测算普通用户月度下单次数约 3.3次;假设 88VIP 用户消费频次为普通用户2倍,因此阿里88VIP会员年度订单量约为9.15亿,日均单量约为251万单。
ToB 供应链服务市场,预计未来3~5年迎重要发展机遇期
我们认为,ToB 供应链服务预期会是未来3-5年交运行业最重要的机遇。其一是,帮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降本增效与产业升级;其二是,帮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出海,助力全球化进程。
供应链从组织形式看属于“集成”模式,即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合适而完备的产品矩阵-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我们以普通的制造业成品为例:从生产到交付消费者终端,需要经历原料采购物流、生产加工物流、成品分销物流三大环节。每个环节根据所运输和存储的物品特性、体量不同,所使用的物流模式均有所区别。
上游原材料环节:以大宗商品为主,通常以铁路、水路、公路整车运输方式为主,部分特殊原料及半成品、零部件需要依赖海外进口,涉及跨境运输。
中游生产环节:生产工艺和流程较为复杂的行业如电子、汽车等,需要专业的供应商协助配送和管理零部件库存,包括直送、循环取货、VMI 等方式,并完成从库存到生产线环节的组织和配送(厂内物流)。
下游分销环节:包含国内和出口两条链路。国内链路中,传统线下经销商及直营渠道,通常涉及总仓、区域仓、前置仓、门店等多级分销环节,需要根据货量选择整车、专线、零担、快递等方式运输;线上电商渠道下,通常采用整车、专线等方式将成品运输至电商仓/平台电商仓,并通过快递或仓配方式实现产品交付。全渠道一盘货的趋势下,多级仓储及多渠道库存分割下的复杂物流需求将进一步整合。
出口链路中,传统大宗贸易以海运方式为主,高货值产品选择空运。跨境电商趋势下,衍生海外仓模式,通过提前将商品备货,缩短产品交付时间。因此,看似简单的商品从生产到交付给消费者,其间经历了多项环节。而如何使得流程高效运作,就是对供应链体系组织的考验以及供应链服务的价值所在。
ToB供应链市场迎重要机遇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供给端,物流要素标准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构建了供应链模式大发展的基础;第二需求端,客户在面对渠道、产品、品牌变化下产生多元化的需求对供应链体系从生产到分销端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供需两端变革,是推动供应链模式大发展的基础。
1.供给端:物流产品要素标准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构建了供应链模式大发展的基础
按照服务要素划分,在物流执行环节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三项核心要素。而近年来这三项要素的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供应链企业高效组织整合资源具备了基础。具体来看:
仓储环节
包含仓储园区开发和仓储运营管理,多样化、精细化的仓储形态丰富了产品组合。从所有者形式看,包括自有仓、第三方仓、云仓等;从属性看,包括普通仓、冷链仓、专业仓等;从生产性功能看,包括 VMI 仓、Hub 仓、备品备件仓等;从流通环节功能看,包括总仓、分仓、前置仓等。
从市场规模看,全社会物流费用中,仓储保管环节费用规模约5.1万亿,此外管理费用规模约1.9万亿。
运输环节
按照运输方式可划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空运、江河海运。其中,公路运输根据重量、模式可划分为整车、专线、零担、快递市场以及提供车货匹配服务的网络货运平台。跨境物流服务商通常以货运代理形式出现,提供关务、跨境运输及部分海外仓储服务。
从市场规模看,全社会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约7.8万亿。
配送环节
包含城配(同城货运)和即时配,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 万亿及1200亿,但与运输环节存在部分重复计算。
从运输+配送综合来看,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占比最高的公路货运不断优化组织形式
近二十年来,公路货运量占总运量比重的75%左右,是我国最主要的货运运输方式,铁路与水路分别占比9%与16%,此外为航空及其他。2020年公路货运占比 73.8%。
我们以公路货运为例,根据货物重量划分,可分为整车、零担、快递三类, 市场规模分别约3.8万亿元、1.6万亿元、0.9万亿元。2020年,快递行业收入约8800亿元。
从标准化程度来看,快递>零担>整车。快递行业已经构建了基于不同时效和服务标准的产品体系,标准化程度最高;零担市场近年来受到需求端的变化,在推动龙头集中度提升,其产品标准化次于快递;整车市场是标准化程度偏低的市场,但是已经具有不同角色的参与者在试图整合行业发展,整车市场解决方案的升级在助力供应链组织者的效率提升。
2.需求端: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供应链企业发展正当时
供应链业务是涉及计划、采购、仓储、制造、运输、逆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将其划分为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两部分来理解。
生产端:快速反应+成本压力使供应链效率提升成重要课题
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逐步铺展,势必要求提升对需求变化反应的敏捷性,部分产品供应链模式逐步由大规模批量生产转为柔性化生产。
尤其是C2M等模式的出现,供应链体系需要满足相对小规模、多品种、 多批次的生产需求。
报告中我们以服装行业为例,分析了推行柔性供应性以达到首单生产比例下降,快速反应系统的订单比例逐渐提升的效果。(服装行业的快速反应系统指的是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市场,不是以期货形式储备产品,而是准备各种要素,在用户需求产生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为成品。)
以阿里巴巴推出的犀牛智造工厂为例。其旨在帮助中小服装企业进行供应链柔性化改造。传统服装行业工厂订单平均1000件起订、15 天交付的流程;而犀牛工厂内,代工流程可以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满足中小服装企业(尤其是电商)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需求。
需求端,犀牛工厂依靠打通淘宝和天猫数据,为品牌商提供精准销售预测,让按需生产可以规模化实施。作为新型的智造工厂,犀牛实现全厂无线 IoT 互联、 生产全链路数字化、动态产线平衡,并逐步建立了柔性换产、一键插单、智能排产等数字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