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写信的时代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吐槽,足以说明邮政的快件有多慢:
一个微博网友网上买了一箱子苹果。邮政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给他送到。收到的时候苹果已经烂了个七七八八。
他愤而发博吐槽。收到了众多网友和大V的声援。网友一怒之下甚至挂出了苹果店主的网店,呼吁大家抵制这些发邮政快递的店家。
很快店主很快出来解释了问题,不是不想换邮政。实在是家比较偏僻,除了邮政没人能送了。
其实这个小事已经概括了中国邮政快递的优缺点:中国邮政的收寄件范围足够广,但是时效性特别差。
我们体验很差的邮政包裹,一般都是商户选择的邮费6到8块的邮政小包,运价便宜但是几时送达全靠运气。
在私人快递业务已经都向次日达、隔日达靠拢的时候,邮政的基础业务依然长期停步,只是解决了有无的区别。
邮政快递其实可以送的很快,运价20元以上的EMS特快专递服务其实是能做到次日达的高时效。即便是从长三角发货到西藏山区,3天之内也能送达。只是动辄三倍的服务费差距,让偏远地区的农户根本没有任何盈利的空间。
在处理问题件的时候,即便是打客服也难以高效解决问题。基层的快递点处理问题更像是走流程,对待快件是业务而不是服务。
中国邮政拥有国企低效的一面,然而当体制的庞大机器高速运转时,集体爆发出的潜力高的惊人。
2020年疫情高峰国内外的快递业务都受到较大影响。疫情筑起了人与人之间的高墙,邮政的快递员们在政策号召下依然冲在了配送的一线,保障了各地基础的物资流通。
2020年3月18日,邮航CF221航班载着619袋10.77吨邮件从河南郑州飞往韩国首尔,标志着中国邮政航空公司“郑州—首尔”航线正式开通,全面提升对韩邮政EMS时效。同一时间,上海到日本大阪的邮政专机,保证了长三角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的物流往来。
9天后,义乌发车的中欧班列通向西班牙马德里,20多万件货物送抵欧洲5国。在疫情的最高峰,依然有6000箱急用物资往返中欧。在保障国际供应链方面,是拥有国际专机和专列的中国邮政打通了国际速运的通路。
只要是做过进口海淘的朋友,都明白这时候的邮政EMS到底有多靠谱。邮政背后有政策保证的专用清关通道,安检和登机速度优先级都是最高。海外的送达的速度,比联邦、DHL等外国同行都猛的多。
手机的高度普及让当下成为一个“无人写信”的时代,但是中国邮政依然无法被替代。
有个在邮政系统工作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个段子。说早年间小偷内部有一条“行业红线”,绝对不偷邮递员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
这倒不是小偷们集体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如果邮包信件出现丢失或损毁,可能会构成破坏国家邮电通信罪,属于刑事案件,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没人敢偷邮政的邮件,因为里面肩负的都是责任。
正是靠着这份70年不变的维系最广大人民通信自由的承诺,中国邮政才能肩负起运送政府公文、法院传票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责任。
2021年7月25日,对于海口的邮递员卢志强一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夫妻二人都在中国邮政工作,一早六点半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家。
每年这个时候是录取通知书的投递的高峰期。夫妻俩见惯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欣喜的场面,可是一直没有好好陪儿子过个暑假。
但是这天,庐山海收到了一个特殊的邮包。一张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件人正是儿子庐海山。
在全家一起拆开邮件的那一刻,父母释怀了平时的忙碌,儿子理解了父母的责任。
这条记录了中国人70年喜怒哀乐的邮路,还将继续伴随着中国发展的脚步走向世界各地。而中国邮政自己的故事,却鲜有人讲述和记录。
广袤的国土本没有悲喜,直到那个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