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曾提出了“内卷”的定义,即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这两年,大家很容易将行业内的竞争一股脑儿称之为“内卷”,比如双11各大电商平台花样百出、吸引消费者的玩法,就被评为“内卷”。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媒体和网络达人们中抽离出来,看看更大的世界,可能会发现,零售平台在大促中的“努力”,仍在不断创造着新的价值。
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积极优化服务、升级体验的平台仍然能够获得高速增长。以京东为例,双11晚上8点的用户访问量比去年双11增长了102%,当天晚上8点到凌晨1点,相对于去年的0点到5点,访问用户数同比增长了98.9%,据说,这是京东近年大促最大的一次增长。
同时,后疫情时代,零售商和品牌商也希望借助京东以及京东零售云的技术,在线上线下业务得到更好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京东零售云正在带着行业一起“外卷”,即以向外扩展的方式发展,把整体蛋糕做大。
中国互联网创造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已过了十年之久。但在新技术革命的带领下,创新与增长的神话一直在不断上演。
而整个零售行业一起步入未来的基础,离不开一条“云上丝路”。
双11,向何处“外卷”?
日常化的电商大促,能向哪些方向“外卷”?作为一个经历过到银行汇款给网店下单,伴随着电商行业成长起来的资深“剁手党”,我扪心自问,对今年双11是满意的。
首先,消费者体验更优。晚八点从容挑选、比价、下单,不用“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战线延长,给了我充分咨询、理性消费的考虑期,《百度热搜2021双11大数据》也显示,相对往年,消费者在双11冲动消费、买完后悔的少了。平台在应对流量洪峰上也更有经验,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云总裁,京东零售技术与数据中心负责人颜伟鹏透露,今年京东收到的系统问题投诉是零,没有人打电话给客服投诉系统出问题,丝滑的冲浪体验在年度大促里是非常难得的。
第二,覆盖人群扩大。今天,中国东西部、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低线市场的消费者也需要依靠电商来满足消费需求。双11对于县镇乡村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购买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产业链联动升级。零售平台十多年的发展,带动了中国零售行业上中下游的整体跃升,而近两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让很多品牌商家、供应链企业渴望“保命”和增长,这时平台从单一低价维度,向全渠道、高质量、供应链的多维竞争转变,也为零售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比如京东将数字虚拟人技术引入直播带货,就给商家带来了品宣、销量等直接收益。
第四,技术外溢效应。零售平台在不断保障大促体验、升级IT基础设施的同时,积累的技术能力也可以通过开放实现“能力外溢”。今年双11,京东零售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顶住流量压力顺畅运行,成为京东平台秒级峰值保障与支撑的坚实底座。这些技术也通过京东零售云开放出来,成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
第五,环境价值明显。大促也驱使零售平台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不断朝着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环境带来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双11京东零售云就将10%的流量部署到江苏宿迁的数据中心,使用更加低碳、清洁的能源,同时采用创新硬件技术(新一代定制化CPU、存储及电力系统)降低能耗,这种“外卷”会让全人类共同受益。
双11从狂欢走向从容,也让我们看到了零售平台带领整个行业一起“外卷”、寻找增量的力量。更进一步,我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偶然,而有着静水流深的坚持。
一条云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