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飘飘怪自己来得太晚。2019年,北下朱的直播电商声势渐起,2020年上半年进入高潮,一个刚入行的电商主播月入七八十万元并不是传说。
但这些陆飘飘都没经历,经济最困难的几周里,她曾睡在桥上,三餐只吃馒头。负债40万元后,再赌不起的她签了当地一家MCN机构做临时主播——时薪70元,2%的提成却通常拿不到。等不来的“爆单”,交不起的租金,独木难支的草根主播纷纷被MCN机构收割。
当初,电商主播们逃离淘宝直播,在抖音安营扎寨,不过因为“抖爸爸”会给流量。
北下朱的抖音共享直播间
余寒冰告诉《IT时报》记者,淘宝直播的品牌商在当地通常会直接找到厂家,建立稳定的供货源,“草根”主播们只有在抖音、快手才能拿到流量。在那些疯狂的日子里,北下朱的草根主播自己选货,自己批发,自己定价,最后自己拿走流量的红利。
“没那么火了。”任嘉杰在杭州、广州、北京等地做过多年直播电商运营,在他的认知里,直播带货的流量格局正在形成,“头部网红得到流量扶持,把握品牌商家的合作,平台商家也在趋向品牌化。”
这样的趋势在淘宝已相当明显。今年10月20日,天猫双11预售开启,据淘宝数据,当天李佳琦直播间累计交易额超115亿元,薇娅则超85亿元,两人累计观看人次分别为2.49亿及2.39亿。这些数据意味着,超半数淘宝网友都进入了两者的直播间,而两者销售额之和占到淘宝直播当天销售额的90%以上。
关于流量的分配,抖音可能在愈发贴近这样的淘宝。那是一场头部主播和品牌商家的狂欢,被封顶的流量不再适用简单明了的规则。
草根主播的流量空间在变小,内容不再那么容易“爆”,砸下去的钱,可能压在更多的钱下面。“以前一场抖音直播砸钱能砸到几十万人观看,同样的钱现在一场1万人拉不到。”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某家硬件大厂不请头部主播,拿出60万元砸自家直播带货广告,最后直播间顶峰才2000人。”
今年5月,广发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天猫双11服装细分行业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8个品牌已在抖音上开设店铺。
10月22日,抖音电商副总裁木青在2021电商服务商生态大会上表示,1月至9月,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了7.9倍,累计卖出商品件数超过74亿件。
在网页上搜索“抖音”“GMV”,与飞速增长的GMV一同出现的,是“海澜之家”“良品铺子”“飞科”“罗永浩”等字眼。品牌商家入场,增速变缓的流量被头部主播垄断,标榜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的“抖爸爸”,与北下朱的陆飘飘们渐行渐远。
曾经选择抖音的草根电商主播,正在被抖音选择。
#记者手记#
在抖音里“入冬”的草根主播
11月1日中午,《IT时报》记者来到圆通浙江义乌转运中心,昨日的“寂静”仿佛已消失不见。
转运中心开始进入忙碌状态,轰隆隆的流水线飞速运转,一箱箱包装好的货物正发往全国各地。“11月1日首日的单量较去年增长大概40%。”一名车间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随后记者向圆通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一家品牌婚庆公司的义乌仓储发货主管告诉《IT时报》记者,双11对他们的销量提升还是很大的,预计近期每天销量都维持在15000单,而以前日销量仅在2000单左右。
直播电商之外,似乎一切如常。但是,北下朱直播电商的风潮仍在无声地改变着义乌的某些方面。
16公里之外,北下朱党群服务中心4楼100多平方米的天台上,“欢迎进入直播间”的声音此起彼伏,12名抖音电商主播分为4组,每组使用一个账号,每人拥有20分钟,带货1~4种商品,正在进行一场为时80分钟的“带货PK”。
他们刚经历一场为时3天的主播培训。“也可以说三天三夜,”主播阳阳(化名)说:“每天练习拍视频都会熬夜。”在参加培训班之前,她在抖音分享的内容更多是健身日记,刚才那场直播,他们引来851人观看。
除去私营电商培训,义乌也在迈出电商直播人才专业化的第一步。去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浙江省首个直播电商学院,首届招生35名学生,直播电商学院创业导师江杰告诉《IT时报》记者,这些学生不少家里便是做生意的,“自行车进校园,汽车出校园”。
那些曾经安于生产小百货的商家也在谋求转型。义乌好货直播产业园是一家对接高校资源的供应链公司,拥有不少电商主播资源。江杰也是这家公司的副总裁。
“以往这个时候,一天最多有15家厂商找主播代运营,一共能开25场直播。”江杰说,今年,厂家开始尝试品牌自主直播,搭建自家团队已成为常态。
他回忆道,以往厂家对直播带货需求不大,只在双11找公司做代运营,但今年几乎没人来找。星辉供应链百货部门经理小五(化名)认同这个说法,他告诉记者,今年来租借直播场地的厂家大多已自建直播团队。
“9.9元包邮”“白天三轮车,晚上路虎宝马”……一场热潮起于北下朱,映射着直播电商时代步伐的缩影。而随着小商品趋向品牌化,电商主播纷纷被“收编”,个人一夜暴富的神话似乎已经过去。
又或许,电商还会迎来新的风口?和记者告别前,本来决定要离开北下朱的陆飘飘咬咬牙说:“赶完今年最后一场再走。”
“带货PK”结束后,学员们涌进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一名讲师在讲台上总结培训成果。负责表演、摄影等技术培训的内容讲师林加一(化名)来自广州,专程“空降”北下朱来授课,她告诉《IT时报》记者,在她指导下某个小组1小时销售额达1000块钱,表现还算不错。
北下朱党群服务中心4楼。屋内,未来的网红主播们聚精会神;屋外,谈论着“新零售”“社交电商”等玩法的人们高谈阔论。走廊里,一幅长方形的画板被放在墙边:“追梦人不在北上广,就在北下朱。”
人们行色匆匆,无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