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对于司机而言,新体验里多了可接运满满订单,旧体验不变,替换成本很低,最终给司机提供了正向价值。
所以运满满快车变成聚合平台后,运力大规模起来的胜算更大。且对于用户来说,下单选项里有货拉拉、快狗打车、运满满等平台,用户选择更多。
这一招是守正出奇,守正是做大运满满司机,出奇是借用竞品的已有运力。守正是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出奇也就不需要了。
同时同城货运平台的真正竞品是趴活儿的黑车和熟车,如果把黑车和熟车转化过来,那么量级也很客观。
— 3—
烧钱获客难
能烧多少钱?获客成本是多少?烧钱能不能培养习惯?烧钱能不能干掉竞对?值得思考。
01 用户是谁
同城用户的拉货诉求更多集中在产品到消费者环节:从门店或仓库运送到消费者家里,次要集中在工厂到门店、门店之间的配送。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是这样的:
典型的用户类型有:
各类批发市场老板,如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
各类建材/家居/生鲜商圈卖场老板,如居然之家、生鲜市场
各类小工厂老板,送货到工厂周边的渠道门店
还有搬家群体,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群体
02 用户的核心诉求
用户的诉求很朴素:安全、便宜、便捷地运送货物从A点到B点。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物流行业,决定成功与否要看用户体验和行业效率是否有提升。
用户最早的旧体验是趴活儿的黑车司机。黑车司机给用户的旧体验痛点是讨价还价,以及找车没那么方便快捷。
所以同城货运平台只要做到找车快、价格低、安全有保障,体验上就能完胜黑车司机。
但是很不幸,在找车快价格低这块,同行已经做到接近极致。同行已经做了的服务,就不是服务,是义务。
从用户角度当前还有哪些痛点?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用户的需求才是做差异化的源头。海底捞就很聪明,吃火锅本身很难有差异化,但是超预期的服务就是差异化。
03 烧钱获客难
运满满做同城要面对货拉拉的竞争,C端客户不同于B端,他们是会产生消费习惯的,而且运输对于C端用户不是很高频的行为,他们更看重品牌效应。
如果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货拉拉、快狗打车,会导致烧钱很难,烧钱只能烧来一些价格敏感用户,补贴一停大部分用户就溜了。
所以重点就落到了一个点:如何有效烧钱获客?没有捷径,还是要大量的BD资源辅助补贴策略去打专业市场。
这是一个盘专业市场的过程。有多少专业市场,对手存量是多少,可挖掘的增量有多少。需要钱、人、资源,以及拿出运满满早年的地推能力。
— 4—
城市难运营
城市运营遇到的最大问题肯定是人,先不谈高质量,光是招到合格的城市负责人就不容易,没有人就没法开城。当一个城市问题很多时,策略打法远没有派一个优秀的城市负责人过去有用。
其次是组织能力,能否管理好庞大的线下人员,非常考验执行力和组织能力。怎么定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如何激励?人的问题都要解决。
除了以上管理问题,还有城市从开通到运营到成熟的生命周期运营。
城市怎么做分类?有哪些周期?不同周期的标准怎么划分?什么周期该干什么?怎么把握开城节奏?满帮在这块是要交不少学费的。
毕竟满帮的跨城业务架构上没有用大区模式,更没有单城市运营。城市端的运营,滴滴货运经验最多,属拿手好戏。如果滴滴这次能顺利过关,滴滴货运的机会不会比运满满同城小。
所以总结下来满帮做同城有4个难点,按照优先级排序依次是:差异化最难、运力难积累、烧钱获客难、城市难运营。
问题来了,这么难为啥还要做?君不见,没有优质新项目,是整个互联网的痛点,只能在老项目里卷,大家都很痛苦。
而同城货运,是满帮最有机会的新项目,没有之一。现在的趋势是共同富裕,数字化,碳中和,新能源,自动驾驶。这些都与传统互联网无关,你是否在寒冬里也感受到了一丝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