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因为数量庞大的快递员队伍,通达四海的配送网络,各占山头的行业格局,更因为这里“硝烟弥漫”,价格战年复一年,“江湖老大”逐年更替,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若论快递江湖中的“兵家必争之地”,非义乌莫属。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从2014年起就由传统的零担货运向快递物流布局。6年间,义乌快递量从3.6亿件增长至71.7亿件。近两年来,有义乌加持的金华市始终位居全国城市快递业务量排行榜第一。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市更以超65亿件的快递业务量,超越江苏、山东等大省,超过东北三省业务总量的3倍,占据全国近10%的份额。
今年,是这个“江湖”最不平凡的一年。市场上,许多快递网点在价格战之下接连倒闭,成立十年之久、快递江湖“五岳剑派”之一的百世快递最近被新玩家极兔速递收购,行业格局大变;监管侧,从义乌到全国,出台了层层规范意见,浙江更通过了全国首部快递业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确立了多项行业发展准则……
重重变化之下,快递价格战止戈了吗?快递小哥的生存状况改善了吗?义乌能否探索出一套快递业监管新模式?在“双十一”这个特殊节点即将到来时,记者来到义乌,深入一探。
一块钱就能发全国?
价格战一度硝烟弥漫
在义乌,你可以通过卡车的行驶轨迹来判断时间。当无数从全国各地到义乌跑货的货车,卸货后就留下不走了,那就意味着,“双十一”要来了。他们将加入这场“大战”,把每天多达数千万件的快递从这座县城发向全国。
还未迈入11月,圆通速递廿三里分公司负责人黄万宏就赶紧给货车队的老伙计打电话,加订了两辆大货车。放下电话,他转头又准备出发去劳动力市场。面对短期冲高的快递业务量,必须早一步抢下人手。
熟悉的场景让黄万宏回想起去年的“双十一”,他和同行们也是这样有章法地忙碌着,可没料到,迎接他们的是一场惨烈的价格战。
“去年‘双十一’刚过,价格战就开始了,最低的时候市场上每单收件价格甚至低于1元,严重偏离成本。我们业内测算过,一单的正常成本在2元以上。”要知道,在义乌,许多网点每个月的快递业务量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件,每单亏损1元,就是近百万元的亏损。如今,不少曾和黄万宏并肩作战的网点老板们,已黯然离场。
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王东升是这场价格战的亲历者。“原本每年年后的淡季才会开打价格战,可这轮价格战来得太快太急,快递企业总部配套补贴政策没有及时跟上,许多本就利润微薄的网点一下子被压垮了。”王东升说。
2021年,义乌在前一年突破70亿件快递业务量的光环下,出现了50%的网点微利,30%的网点亏损,20%的网点面临倒闭、靠总部挂“点滴”生存的情况。
“市场竞争有自己的规律,这本无可厚非,但义乌的这场价格战却波及到了快递员的应有权益。”王东升算了一笔账,寄一个快递的成本包括给快递员的派费、揽货费、运输费、操作费等,成本就超过2元,怎么做到“一块钱发全国”?挤压派费成为了必然选择。
来自江西的快递员吕志康告诉记者,今年初,他收到的每单小件派费8毛多,每天送两三百个快递,月收入也不到6000元,有时还会因为丢件和客户投诉被罚款。各快递公司高强度的工作,高频率的罚款,让网点的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更严重的是,义乌的价格战还波及到了全国其他地区。
在义乌,六大快递品牌,117家快递法人企业风云际会,在义乌的成败是一家快递企业实力的象征。为此,许多快递总部选择通过缩减义乌发往其他地区的快递派费,来补贴义乌本地的价格战。
“一些快递量较少的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送件成本高,派费被挤压后直接导致了网点亏损,快递员流失。”王东升回忆,因为派费实在太低,有一段时间,从义乌发出的快递,各地没有快递员愿意送。通过派费的挤压传导,彼时的义乌快递价格战已然影响了全国快递网点的稳定性。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义乌出手了。
“有形的手”介入引导
有江湖,就要有规矩
临近“双十一”,记者来到义乌申通快递银海网点。下午4时,网点堆满了快递,七八位快递员正坐在小板凳上埋头分拣。快递员何银山结束了当天第三趟派送,回到网点,匆匆打开从家里带来的便当,吃起了中饭。从早上8时开始,他已经连轴转了8个小时。
在义乌,有1.3万余名像何银山一样的快递小哥,从早到晚奔忙在大街小巷。
“我们正试图改变快递小哥的工作状况。”义乌邮管局安全中心副主任龚晓告诉记者,从上个月开始,义乌邮管局安全中心每天都会走访快递员,调研他们的派费,询问他们是否被以罚代管。
据了解,目前各品牌最低派费也从前期的几毛钱,上涨到目前1元以上,收件价格由此上调。义乌300克以下快递电商件价格已经从2月份的1元左右,提升至2元附近,网点经营压力明显减小。
这样的改变,始于今年3月。为了避免价格战损害更多快递员的权益,义乌市快递协会率先出手,发布《关于维护行业平稳有序,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