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京东牵头制定国家邮政局智能配送服务标准;最新车型获得工业设计红点奖、红星奖。2021年5月25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京东物流成为首批获牌企业之一,车辆编码为JD0001。2021年5月,京东自动驾驶部门正在着手接管北京亦庄、常熟的部分配送站点,打磨人车分工细节和“人车CP”模式。目前,京东物流已申请并公开的无人配送领域相关专利超过400项,涵盖配送场景下的环境感知、高精定位、决策规划控制、仿真、操作系统和外观结构等多个方面。未来,京东希望能够建设自动驾驶服务网络/运力服务网络,拥有网络化无人配送能力。在京东看来,一旦城市自动驾驶服务网络和运力服务网络形成,将带来配送模式的变化,同时提升城市短途供应链体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产生新的商业价值。【2】菜鸟科技阿里巴巴对于无人物流车的研发开始于2015年,当时主要由菜鸟ET实验室负责推进,并研发出了菜鸟小G、菜鸟小G2代、菜鸟小G plus三款末端配送机器人。2018年,菜鸟ET实验室宣布小批量生产G Plus并进行商业化模式探索。第一代G Plus的载重为100kg左右,续航里程为60km,最高时速为15km。
2020年,达摩院旗下自动驾驶实验室与菜鸟无人物流车研发部门整合,后者从菜鸟体系剥离后并入前者,组成了一只大约300人的团队,阿里无人配送研发和运营探索进入新阶段。2020年9月,阿里云栖大会上发布第一款轮式物流机器人“小蛮驴”,计划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2020年“双 11”期间,浙江大学引进了22台阿里无人配送车,首次尝试“大规模”、“高并发”无人配送服务,最终,无人配送了5万多件包裹。
目前阿里无人配送主要聚焦在最末端环节,最典型场景是:从高校的菜鸟驿站送到每栋楼门口。出于校园安全管理等需要,大多高校不允许快递员进门送货,菜鸟驿站等代收点解决了校园包裹的投递难题,但包裹从进校到抵达宿舍的这段末梢路段也有送货上门需求无,人车即要解决这部分问题。在配送物品上,阿里优先选择菜鸟驿站的快递,快递即时性要求不高,可以实行预约配送,目前预约系统已与淘宝系打通,用户可以预约具体配送时段,在约定时间下楼取件。【3】美团2016年,美团成立无人车配送中心,同年成立W项目组,启动对特定场景下无人配送的研究。2017年,美团将W项目组提升为事业部,由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担任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同年,美团第一台无人配送车“小袋”面世。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美团无人配送车开始在北京顺义落地生鲜配送业务。根据美团官方数据,截止今年4月底,美团无人车配送服务在顺义配送范围已拓展到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3.5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2021年4月,美团发布与毫末智行合作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发布,截止至目前,北京顺义运营的无人配送车已全部更换成魔袋20。
美团希望用“无人车+无人机+人类骑手”,实现“空地一体化”的城市末端配送能力。核心目的是为了补充运力,与骑手形成协同。具体包括四部分:运力补充,与骑手形成相互补充;人力帮手,在极端天气下协助配送员完成配送;提高效率,能单程完成大重量、远距离的即时配送任务;技术迭代,无人配送场景下的运营数据等,能反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美团主要通过自产研发+合作投资的方式,建立无人配送图景。其自研部分主要集中在公开道路。在室内、半封闭园区的末端场景,现阶段主要通过投资和合作等方式来进行技术探索和实现。(2)无人机无人机起源于军事领域,早期的发展驱动力是为了减少飞行员伤亡以及应对极端情况,近年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也异常火爆。最早将无人机引入物流领域的是亚马逊于2013年提出的Prime Air业务,国内以顺丰、京东为代表的快递、电商巨头也纷纷跟进,推出物流无人机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在配送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原理与自动驾驶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种类更为繁杂,环境感知算法对数据融合技术的要求更高;二是无人机配送中可选择的路径明显多于车辆,路径上的海拔、地貌、气候等客观约束条件都会对无人机的配送行为产生影响,此外,出于安全考虑,路径规划还需要尽量避开人群聚集区与关键设施,因此配送无人机的路径规划算法更加复杂。2015年至今,快递、电商巨头以及无人机产品技术供应商们通过大量的试验与测试不断打磨提升物流无人机的技术稳定度、探索科学的运营模式。基于国内的人口密度、居住条件、政策限制等现实条件,配送无人机目前较为可行的应用场景在于偏远山区配送、医药资源紧急配送、应急保障物资配送等。
【1】顺丰无人机2012年,顺丰总裁王卫提出物流无人机的构想,2013年无人机运营工作正式开展,2015年大型无人机研制工作启动,2017年丰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目前,顺丰科技全面布局物流无人机领域,建立了无人机大规模商用的研发、试飞、生产、运营的标准管理体系,专利340余项;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民航安全能力建设,占据行业核心卡位;自2018年3月获得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以来,已成功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四川和云南等地区,实现了覆盖平原、高原、海洋等多场景的常态化运营。
2017年,顺丰成立丰鸟科技(顺丰无人机),通过研发和引入业载150公斤-3吨的大型无人机,基于航空运行经验和能力,建立大型无人机运行所需要的生态和能力,实现与顺丰航空物流网络干支对接,帮助顺丰构建“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 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完成对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航空网络覆盖,实现36小时快递通达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