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大国民品牌李宁也抓紧了数字门店的建设,针对一些重点门店配备电子货架、RFID商品溯源及产品说明、AR试衣、试装、试鞋等新的增强用户数字化体验的新技术。由于李宁在早些年的快速扩张,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在2012年至2014年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正是数字化改革帮助李宁摆脱了亏损的泥淖。
如此看来,在电商的凶猛攻势下,门店利用RFID等数字技术进行升级再造,既提升了自身的经营效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消费体验,不正是线下零售转向“体验经济”的一个缩影吗?
RFID推动鞋服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如果将目光投向整个鞋服产业链,就会发现有更多改变正在发生。这些创新指向的是在鞋服制造、物流、甚至对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RFID、C2M规模化定制、区块链、供应链可视化、物流AGV机器人、大数据等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2020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对外推出犀牛智造,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据了解,阿里为了打造犀牛智造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至今已获得60个服装制造业的专利。
犀牛智造平台运用阿里巴巴的云计算、IoT、AI、RFID等技术为工厂赋予智慧大脑,连通消费趋势洞察、销售预测和弹性生产,构建云、端、智、造融合的新制造体系,从而让中国服装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升级。
在使用了RFID等技术后,可以实现产品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建立安全可靠的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实现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供应链运营体系。
事实上,ZARA、H&M、优衣库、迪卡侬、耐克等大众熟知的国外鞋服品牌很早便已经开始使用RFID技术,并借此提升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这使得它们在生产供应和价格上更有优势,进而保障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迪卡侬为例,在引入RFID技术后,迪卡侬陆续将RFID技术融入到仓储物流、零售和全渠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在仓库盘点环节,迪卡侬将RFID与AGV机器人相结合,最后使得拣选工作得到了2到3倍的提升。在商品结算环节,由于商品均粘贴了RFID标签,可以瞬间读取商品信息以完成自助结算。在日常盘点环节,迪卡侬则推出了RFID盘点智能机器人“迪宝”,可以针对商场场景自动完成盘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