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乙方”逻辑和账本

2020-11-25 16:27

  微信图片_20201125162324.jpg

  双11过去了,双11留下的思考仍在。

  最近,不少老铁希望能聊一下京东物流的表现。因为无论是双11,还是京东集团最近发布的2020年Q3财报,京东物流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实际上,站在快递格局震荡、巨头分化的关口,我们确实也有必要系统梳理和重新审视京东物流这个“非常规”玩家。在老鬼看来,可以借用“九个字”来做剖析——高筑墙,广积粮,做乙方

  1体验筑高墙

  先给大家讲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就在京东发布Q3财报当天(16日),老鬼上午10点从京东下单买了一件急用的办公用品,下午4点就收到货了。坐标北京。

  如果是在别的电商平台,双11期间还能保持“半日达”,或许会让人惊讶。但在京东购物,这是消费者心理预期内的购物方式和收货速度。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京东物流“半日达”已经诞生整整10年。这种“持续的稳定”早已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2010年3月,彼时的京东商城正式推出“半日达”(即“211限时达”)服务,给快递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变革。电商平台、商家、快递物流企业、消费者突然意识到,原来快递可以这么“快”

  当时,京东商城开始在6个城市试点推出“211限时达”服务:以每日2个11点钟作为时间分割点进行快速投递服务,即上午11点之前下单,当日送达;晚上11点之前下单,第二天下午3点前送达,直接把商品的配送时提升到了半天的水平。

  在老鬼看来,“211限时达”的诞生是中国快递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它的逻辑是物流和商流共同推动网购商品从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发出。实际上,京东从2007年决定自建物流网络开始,从仓储的建设到分拣流水线的建设,再到干支线物流的布局以及技术的发展,都严格遵循这一逻辑。

  随着京东物流不断发展,“211限时达”现在已经成为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服务标配。2018年,这种以往由中国消费者独享的服务体验还走出国门,让泰国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半日达”收货体验。

  这些年,一直有朋友和老鬼探讨,快递服务有必要这么快吗?老鬼的答案始终未变:当然有。

  消费者网购的核心关注点就是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和到货时间。对京东来说,坚持销售正品保证了商品质量,平台规模采购保证了商品价格,“211限时达”保证了到货时间。

  同时,“211限时达”激活了众多对网购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同时让消费者的网购意愿和频次明显提升。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我国多个城市群网上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十余个实现“半日达”覆盖的城市群,消费总量在全国占比逐年迅猛上升,整个中国零售行业在这10年里更新换代,实现服务升级。

微信图片_20201125162330.jpg

  有人说,城市快不算快,乡村快才真快。

  没错。正因如此,2019年,京东物流让时限快递服务“进村”,提出“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速计划,重点针对低线城市城区、县城及周边乡镇,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搭建,运用大数据精准备货,将商品部署到距离下沉市场更近的地方,提升下沉市场的物流服务体验。

  2020年,这一计划又得到全新升级。目前,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区县可以实现24小时达。

  十年如一日,京东物流的逻辑依然坚定。商品从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发出,尽可能地缩短配送链路、减少搬运次数、提升配送时效。

  十年如一日,京东物流的网络加速下沉。不仅把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品和服务销售到低线城市,更要凭借仓配一体的供应链平台优势,帮助广大产地市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形成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城市消费双向良性循环。

  十年如一日,京东物流的服务不断升级。今年“双11”期间,京东物流通过预售前置模式,在消费者支付定金时即开始仓储生产,预售商品前置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实现了分钟级的送达时效。“半日达”、“次日达”、“分钟达”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高时效服务。

  这样的逻辑,这样的网络,这样的服务,就是京东物流高筑的城墙。

2、产业带积广粮

  在聊“广积粮”之前,老鬼同样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柯贝,26岁,浙江金华人,义乌赛邦办公用品店老板。

  虽然早在2014年就开始经营门店,但柯贝对电商却了解不多。他人脉广、服务好。几年下来,外贸、学校、机关单位的采购成为赛邦营收的三大来源,兢兢业业和义乌人特有的经商头脑让他的生意有声有色。2019年,赛邦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

  然而,疫情让一切回到原点。实体店门可罗雀,学校开学遥遥无期、外贸销售收入从30%直接降到不足3%。

       正在柯贝一筹莫展的时候,京东物流为他提供了3个解决方案——

  1.京东物流联合京东零售共同在赛邦实体店附近开设文具品类专项仓,提供专业化供应链管理设备及能力。

  2.帮助赛邦实现仓储切换,从3C仓换到经济实惠的文具品类专项仓,成本大大降低,管理也更专业。

  3.帮助赛邦完成一次大促“洗礼”,在单量暴涨的情况下检验入仓后履约能力是否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是否能赚到钱。

  京东物流为赛邦申请了11月1日的单品秒杀活动,这件单品是“50支中性笔的套装”,只卖9.9元。柯贝不以为然,他不信大促能卖得那么火爆。结果出乎意料,这件单品卖爆了,京东物流现场协助,柯贝带领全体员工加班到凌晨一点,连夜从别的仓库调货补充,组织人手打包装车,终于熬过了这一天。

  赛邦赚到钱了吗?柯贝心里有数。

  “9块9套装卖了5000多件,是去年的11倍,同时带动了其他笔记本、马克笔、记号笔的销量也有2-4倍的增长,在客单价只有十几块钱的情况下,当天入账12万元。几个经营性的数据指标也非常抢眼,入仓商品的日常访问量比入仓前增长了10倍以上,店铺访客增长365%、下单客户数同比增长598%。”

  事后,柯贝对线上线下做了复盘,他总结了24个字——短链产地直发、京东物流打标、零售物流共建、多平台一盘货。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