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角下,物流装备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

2020-11-25 16:16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物流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物流运输设备数量迅速增长,技术性能日趋现代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系统不断涌现,我国已具备开发研制大型物流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能力,并步入智慧物流快车道。

微信图片_20201125161337.jpg

  2014年我国智能物流设备市场规模为496亿元,到2016年我国智能物流设备市场容量达862亿元,年均增速约为30%。预计到了2022年,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49.72亿元。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向纵深推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推动物流智能化,这为物流装备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随之而来,怎么把共享经济的思维方式在物流行业落地,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物流行业占据GDP17%多的比例,然而经常会有一个问题:钱都到哪里去了?经常会听大家说过路费、车辆费、油费、融资成本等等,其实还有一块比较大的费用被忽视掉:器具的闲置,人力资源的浪费。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太空舱,共享……在物流行业,自然有人会想到物流装备的共享租赁,但这只是物流装备制造最简单,最初级的共享模式。共享经济对于物流装备制造的赋能,是建立高度柔性的供应链能力,其核心使主要的生产环节实现端到端、全链路的数字化。

  “端到端”是什么意思?就是设备、生产线可以通过IoT技术互联互通,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从彼此孤立走向了网络化,这是生产能力可被数据化、可被分析的基础。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提出了“工业4.0”,其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集成”,跟“端到端”有相通之处。

  “全链路”又是什么意思?不止是工厂生产流程的高度数字化,还包含了消费端的洞察、外部的原料和辅料采购,以及出厂之后的动向。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从需求产生到生产制造,变成了一件事。

  共享经济赋能下,可以做到打破过去依靠围绕规模生产的供应链效率、时空和选择余地等局限,随时随地从整个平台网络的资源供给去重新整合与优化供应链。

  建立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能力,融入数字化的供应链大生态,融入数字化的需求大市场,需要共享经济助力,需要在共享之下,更有能力洞察和拓展需求,更好地预判未来,更好的培育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抗风险能力,闯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微信图片_20201125161341.jpg

  无论老制造,还是新制造,制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满足需求,服务顾客,创造价值。以共享经济落地为契机,物流装备企业要深入了解智能制造物流的逻辑和作业场景需求,从解决功能性要求转为解决系统性要求,聚焦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及科技创新,打造快递物流装备制造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供需配置、重建竞争优势。

  共享经济下的共享制造,目前还只处于萌芽状态,但它对物流装备制造的未来提供了灵感,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与更广阔的空间维度里审视,才能看清它的命运。它蕴蓄了中国物流装备制造业在低廉成本之外的新优势的可能性,充满着想象空间,从而让中国物流装备制造在国际上具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