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未来,随着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业也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在物流装备行业也有反映,比如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日益下降,产业结构和供需关系都存在诸多的失衡等等。如何破局,共享经济可能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共享经济:从消费到制造
2016年,被人们称为“共享元年”,这一年共享经济在国内迅速兴起、火热爆发。自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以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有数千个共享项目出现。
Uber、滴滴、快的这些平台的出现帮助了出租车,个体司机赚取更多收入;物流领域的货车帮、快货运、共生物流平台等物流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期望让车辆与货主实现自由对接,这都是共享经济的表现形式。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其明显的特征在于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基于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平台对资源配置的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共享经济更多的是让直接拥有者与需求者实现直接对接,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对接就意味着打破来原来的组织体系,复杂的过程链,这个过程就是去中介化。
其实,共享经济早已有之,不过没有互联网的加持,共享经济没有爆发出今天这样大的魔力而已。
我们讲的共享的概念不是新事物,在传统经济中,大家都知道一个名词——规模经济。比如一个工厂,需要流水线生产,需要集中劳动力,形成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
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工厂,是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其实做一件事情——如何把规模经济做到极致。因为只有规模化,才可以解决制造业的四个基本问题,成本、质量、效率和交期,这里包含有共享经济的萌芽。
互联网是共享经济走红的前提,互联网使我们能够找到资源,又能把很远的资源拉到我们身边来,同时能带来巨大的成本降低以及服务的提升,还能满足精准的客户匹配,这就是共享经济在今天成功的根本。
总结下来,共享经济实际上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
从提供网约车、充电宝、雨伞、厨房等生活共享服务,再到出现共享员工、共享仓库等新业态新模式,共享经济已经渗透进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和市场。
然而,让我们屈指盘点,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消费类,制造类的很少,或者没有。共享经济的“触角”也应该并且必须延伸到制造场景中去,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共享赋能:制造业的又一春天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对“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价值的认知。中国制造最为人所熟知的优势就是两个字——成本。如今,却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的新挑战,进入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曾经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逐渐弱化,我国制造业真正走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人们开始讨论转型升级,可如何转,怎么升,莫衷一是。
当我们将视线转向在互联网世界赋能下的共享经济时,则会对制造业产生另一种认知,共享经济,也许就是制造业发展的又一春天。
中国将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将为制造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支撑;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包括拥有全世界最为齐全的制造业门类,如果能让需求和供给得到高效的匹配,整个行业都将更自主、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面对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问题,共享模式可以在总产能互助、部分生产工序互助、生产时间互助三部曲下,提高生产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各厂家形成一张协同制造网络,让产能不再成为头痛的问题,实现订单、产能共享,多方共赢,实现协同制造,从而赋能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平台将制造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种“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共享经济的表现方式——共享工厂的出现,不但避免了大量机器的闲置,还能共享海量分散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将分享经济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为牵引、挖掘创新潜力提供了新的手段。
阿里新推出的犀牛工厂,实质上就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海尔的“海立方”,也是一种共享模式,在向全社会分享技术、设备、资金、供应链等资源的同时,又利用平台上汇聚的资源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打破制造业的困境,关键在于它通过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降低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解决了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衍生出了新的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由此优化配置了生产制造的资源和能力,加快释放了创新创业活力,强化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进而提升制造业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因此,制造业作为共享经济落地的重点领域,将发生新一轮的变革与升级。共享制造第一次把工业革命以来基于大规模量产“以产定销”的百年模式反过来,实现“以销定产”。
共享经济赋能的共享制造,难以被定义,但切切实实是一种新模式。共享制造改造了产线,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柔性化生产,形成协同化大生产,它不是为了解决100年前福特所探索的规模化生产,而是探索一个在需求高度碎片化的场景里,工厂应该成什么样子。共享制造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单点技术突破,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为了解决行业积累已久的沉疴,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系统地升级。
这将意味着,作为国之根本的中国制造业,将有可能在廉价劳动力、牺牲环境以及优惠政策等传统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之后,仍然能找到新的优势,参与全球的产业竞争。
三、物流装备制造:不能错过的共享经济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