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驿站的诞生,源自解决阿里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前些年,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加,阿里的包裹量急速上升。但由于阿里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当包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便会暴露一些问题,比如快递容易丢失、快递员效率低下等。为缓解订单暴增时的物流压力、提升用户体验,面向校园和社区的菜鸟驿站应运而生,其核心业务就是快递的代收与代发,盈利模式主要是代收、代寄所收的服务费,以及加盟菜鸟驿站商户所支付的加盟费和租金。
最初,菜鸟驿站在校园实现了快速扩张。由于学生群体的高密度、收发快递的高频率,以及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兼职需要,菜鸟驿站在校园内挖掘到非常大的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快速落地。在校园站稳脚跟的同时,菜鸟驿站也在校园外的社区里开展业务。其与便利店、超市、打印店等社区里的小店铺合作,通过加盟的形式实现大面积落地。
由于菜鸟驿站的消费场景,要求用户必须亲自到店寄取包裹,这无形中就产生了潜在的消费机会。事实上,这段时期菜鸟驿站的确也在探索除快递收发之外的业务,比如淘宝代购、优惠导购、充值缴费等,这也为如今菜鸟驿站做社区服务打开了诸多思路。
截止到2017年,菜鸟驿站在全国落地已经超过4万个站点,主要由便利店、社区站点、校园驿站组成。这些站点撑起了庞大的业务量,截至2019年3月,菜鸟驿站日均服务包裹量占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10%以上。今年疫情期间,菜鸟驿站又在全国开放了3万个站点,已有超100万人申请加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菜鸟驿站始终扮演着在阿里物流末端,改善用户快递体验的角色。但随着包裹量、客流量的大幅提升,菜鸟驿站显然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收发快递角色。依托庞大的社区流量和生态圈,菜鸟驿站试图借助快递这一核心且高频的业务,通过团购、洗衣、回收等多元服务,切入到庞大的社区服务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社区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3.5万亿元。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菜鸟驿站不仅收发快递包裹,还承担着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这显然也坚定了其升级社区生活服务站的决心。
从单纯的物流业务,到进军社区生活服务,升级为社区生活服务站,可以发现菜鸟驿站一直在走“点线面”的战略路径。
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曾在《曾鸣·智能商业二十讲》中深入论述过“点线面”的理论。一个完整的智能商业系统,包含“点线面”三种角色:“面”是平台,这个平台能广泛地连接各方角色,从而形成独特的网络效应;“线”和“点”,则是这个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参与者。比如在淘宝上,“线”和“点”是商家和快递员。
对于菜鸟驿站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平台,主要采用的是加盟的形式,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连接各方角色的“面”。在这个“面”上,有快递公司、校园、便利店、打印店等等,它们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可以说是这个“面”上的“线”。在这个“线”上,快递员、兼职大学生、便利店老板等是服务的参与者,他们是“线”上的“点”。
“面”的进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线”和“点”。如今,菜鸟驿站升级为社区服务站,其实就是“面”升级的阶段性表现,其衍生出大润发、洗衣店、回收店等多条“线”,以及团购站长等多个“点”。
三、菜鸟网络的战略升级
前面提到,菜鸟驿站的进化遵循着“点线面”的逻辑。如果跳脱菜鸟驿站,从整个菜鸟网络进化的角度可以发现,其也在走出一条“点线面”战略。
2008年,阿里开始发力B2C业务,推出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品质更高的B2C业务,对于物流也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全面提升平台的快递服务质量,2013年5月,阿里联合一大批企业组建了菜鸟网络。其中天猫出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投资16亿元,占股32%;复星投资5亿元,占股10%;富春集团投资5亿元,占股10%;顺丰、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各投资5000万元,各占股1%。
继天猫和淘宝的电商体系,以及蚂蚁金服的支付体系之后,菜鸟被视为阿里巴巴进军物流体系的第三大战略。从一开始,菜鸟就延续了阿里一贯“平台化、网络化”的思维,定位于科技公司而不是物流公司,其专注于为物流公司赋能。至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仍强调,菜鸟一定是做物流网络,不是做物流公司。技术是菜鸟的核心,菜鸟要做其他公司不能做、做不了的事。
可见,菜鸟网络在构思雏形之时,便定下“面”的平台属性。天猫和淘宝商家、快递公司、驿站等是这个“面”上的“线”,淘宝模特、网红KOL、快递员、站长等便是这个“线”上的点。
成立之初,菜鸟网络的战略是构建三张网络:天网、地网和人网,其希望通过三张网络加强物流行业效率和质量。
菜鸟天网,主要将数据信息构建打通,根据天猫、淘宝、商家以及物流信息,构建成一个巨大的物流数据分享平台,利用数据赋能物流行业;菜鸟地网,主要将各类物流基础设置打通,比如全国仓储网络、配送网络和末端驿站等节点,实现有效调配社会物流资源;菜鸟人网,主要将快递员和消费者两张服务网络打通,一方面构建帮助快递员提升工作效率的服务网络,另一方面构建直面消费者的线下实体服务网络。
在马云的蓝图中,其计划要在5到8年内建造一个全国性的超级物流网,这个网络能在24小时内将货物运抵国内任何地区,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的巨量网络零售额。
运营两年后的菜鸟网络,在2015年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平台整合了上千家物流服务商,在全国12个节点城市建设仓储系统,全国拥有超过2万个菜鸟驿站,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骨干网络。国内,有超过1200个村全部实现村淘商品送货入村。国外,其搭建无缝的全球网络直连各国邮政信息,货通217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时期,菜鸟基本稳定在快递、仓配、跨境、农村和驿站五大战略方向发力。
当数字化浪潮不断来袭,整个阿里巴巴集团转型数字化时,这股浪潮也涌向了菜鸟网络。2018年5月,菜鸟网络战略升级为“一横两纵”。一横,是指推动全行业数字化升级。两纵,是指推动新零售供应链,以及全球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