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试水之后,电子面单快速在国内快递公司中被更大面积接受。
“三只松鼠”的天猫旗舰店,2014年“双十一”当天产生了130多万的包裹,在电子面单使用情况下,以前需要七八天发货的效率,用了五天把所有货都发完了;
淘宝奥尔良专卖店店主周女士说,“我算了一下,一台机器最少一天可以打5000单,过去我们需要一个专人负责打面单、三台机器同时打单,现在一个人两台机器就够了。”
随着2015年德邦快递接入菜鸟网络电子面单平台后,占据全国电商市场份额90%以上的主流快递企业,全部实现了电子面单的普及。整个阿里系(淘宝+天猫)电子面单渗透率从年初的17%激增至70%。
谁也没料到,电子面单的这个起点,成为了物流信息化历程的一大里程碑,产业升级集群现象初显,菜鸟俱乐部的数字化开始加速发展。快递企业所遭诟病的服务质量逐年提升。
科技和快递结合之后,全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民营快递企业连续上市,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登陆A股,中通、百世赴美上市,行业进入资本时代。
各家快递企业均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转运中心建设、车辆采购、分拣自动化、IT信息化等等。
此后,自动流水线、分拣机器人、智能分单等,从稀奇到普及,技术成为了驱动快递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马云也在2018年菜鸟智能物流峰会上说道,“不在技术上投入没出息”,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也说,“还做以前的快递,那就别做了”。
在菜鸟智慧物流驱动下,AGV、穿梭车、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被全行业广泛应用于仓库、分拨中心。
2018年双11前,菜鸟用新技术为圆通打造了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350台菜鸟“小蓝人”,每天可分拣超过50万包裹;
中通与菜鸟共同开启了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代替快递小哥给用户打电话;
申通义务分拨中心的350个机器人同时作业,加速货物分拣速度。
2009年天猫双十一的26万件到2018年的10.42亿件,经过10年,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增加了4000倍。
从1天26万包裹的爆仓,到1天10亿包裹的平稳发生,菜鸟搭建的骨干网,让物流行业 “春运”洪峰来得平静如水。
仅创办了3年的菜鸟,靠着数据、技术驱动,社会化协同式平台,2016年首轮融资超过百亿,估值达到了500亿。
资本助推的“菜鸟俱乐部”
2000年,在UT斯达康工作的9年时间里,周韶宁迎来了事业上的高峰。其主导的小灵通短时间内火遍中国,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周韶宁因此和郭台铭结下了深厚友谊。
郭台铭不止一次对周韶宁说“将来你做什么我投什么,要多少钱我给多少钱。”这为后来百世第一笔融资埋下了伏笔。
2009年,马云联手郭台铭低调地拿出1个亿投资百世物流。
后来,阿里成为了百世物流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3.4%,菜鸟则占股5.6%,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阿里副总裁陈俊都是百世物流的董事。
2015年,圆通30.3亿件业务量及14.7%的市占率,占据了中国快递市场第一。阿里以20%的股份投资了圆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圆通得到青睐后,优异的表现却停滞了。2017年,圆通业务量面临着落后于中通、将被韵达赶超的局面;部分网点瘫痪、加盟网点亏损等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快递市场行业老大风水轮流转,中通因其持续性的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2018年一举成为行业业务量第一。
那一年,阿里、菜鸟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这让中通的市值规模不断增长。
在阿里入股申通之前,陈向阳是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的顾问。陈向阳向其建议,“阿里已经先后投资了百世、圆通和中通,申通也应该拿一张门票,进入这个俱乐部。”
陈向阳看来,在资本加持下,阿里与中通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技术与业务合作,如果申通加入,也可以借助其资本与资源,推进技术整合与升级。
当时的申通市占率不断下滑,早已不是2014年时的行业老大,整个运营流程70%是线下操作。
若与菜鸟合作,申通可以实现更大幅度的降本增效。面对陈向阳的建议,陈德军确实心动。
2019年3月,阿里斥资46.6亿元入股申通,获得14.65%的股权;7月与申通达成协议,允许其通过从申通创始人那里继续购买价值近百亿元的股票,并自2019年12月28日起的三年内,可成为申通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几年间,菜鸟从技术引领行业变革的方式,转变为投资入股的方式。
一位行业人士对亿欧表示,菜鸟基本没有直接投资四通一达,也没有对这些快递企业形成绝对的控制权。
经过亿欧的梳理发现,菜鸟参与直接投资的,除了干线物流、快递柜等物流基础设施之外,大多数仍然是那些创新型的科技物流企业,对快递公司的投资大多数由阿里巴巴进行,两者之间有着清晰分野。
中国物流协会特邀研究员杨达卿认为,阿里更大程度是生态圈的组织者,而不是产业执行者。在生态圈内需要“培养赛马精神,而不是将自己变成赛马”。
这个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作为一家物流网络平台,菜鸟重金投资的未来,全方位的布局,商业基础设施版图清晰可见。
(注:2018年,菜鸟网络收购万象、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五家配送合作方,成立“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由菜鸟100%控股。)
此外,阿里也持续加持菜鸟股权,投入233亿元,从51%的股权增加至约63%,并成立了自有品牌“丹鸟”,中通和韵达则在2020年4月低调入股了菜鸟旗下“溪鸟物流”。
快递江湖战局未定
菜鸟没有对手。但整个阿里的物流生态有对手。
与菜鸟的拓展物流版图不一样的京东,刘强东一开始就用自己的方式倾注重资产:自建物流,全面开放,成立京东物流集团,再到布局六大产品体系(供应链、快递、快运、冷链、云仓、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