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访2019日本国际机器人展:差距之下的中国机会?

2019-12-23 15:56

image.png

  在看似非常传统的汽车制造场景场景中,安川展示了创新的七轴机器人,比最常见的六轴机器人在末端多了一个关节,增加了1个自由度,可以更灵活地在狭小空间内对汽车细部底盘进行密封涂胶作业。

image.png

  在协作机器人等热门细分类型上,大公司也在积极跟进。 如发那科展示了负载达35公斤的协作机器人,那智、安川等厂家也均有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演示。协作机器人要保证人的安全性,与大负载天然具有矛盾,显然日本大厂家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image.png

  同时,在最主流的工业机器人之外,iREX也展现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机器人创新。

  川崎和丰田分别展出了可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及隔空操控的化身机器人。

image.png

image.png

  日本农林水产省专门设置了一个大展位,展示了机器人在农业场景的应用。

image.png

image.png

农林水产省展示的不明应用

  外骨骼技术也是一个小亮点,iREX现场的外骨骼主要面向工业场景。

image.png

  引领性的大厂加完整的配套型企业加对前沿方向的追赶,iREX展示了高端工业体系的厚积薄发

  所以从创新机会的角度看,中国厂家,尤其是做硬件替代的厂家,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事实是,目前我们在高精尖产品上与德日企业整体差距仍然明显当前的主题仍然是补课和追赶。

  出路可能有两条:

  1.找准细分市场做进口替代,先做中低端,占住价格优势;

  2.在大厂只愿意卖标准化产品时,放下架子、客户第一,做部分细分场景的定制化服务,一打案例、二磨产品、三回现金。

  不过不管哪条路,赚的都是辛苦钱——价格优势这把刀,砍别人也伤自己;集成和定制化服务,效率不够时可能做一单亏一单,且场景太分散,容易导致战略失焦和增长失速

  4.智能化的裂口

      硬的不行,那么软的呢?

  此次iREX上,除了令人震撼的工业基础实力展示,不可忽视的还有AI、智能化的创新浪潮。

  大厂尝试不断:

image.png

  发那科“AI判定良否”的展示,即AI在工业检测的应用。

image.png

  发那科演示3D视觉引导拆码垛场景。

image.png

  安川的货物分类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安川的自动化打磨完工评判展示。

image.png

  电装的外观检查展示。

  创业公司也争先恐后:

image.png

  DECSYS的外观检测双臂机器人。

image.png

  Kitov.ai的AI外观检查和视觉引导搬运展示。

  日本最大的机器人智能化公司 MUJIN 展示了一套完整的物流场景解决方案,包含搬运、分拣、码垛在内的一整套流程,涉及大宗商品的码货,快递仓库组货、打包等多个细分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展会书摊上也可以看到处于C位的AI书籍。

image.png

  与机器人硬件上的差距悬殊相比,中国在软件层面的AI探索上表现得或可一战

  比如中国大陆公司中,展出规模最大的梅卡曼德(Mech-Mind)就是从3D视觉和AI切入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公司。他们的展位在一层展区入口处的主干道旁,观众众多,展出的演示包括快递包裹抓取、汽车曲轴抓取和小商品的无序分拣。

image.png

梅卡曼德快递包裹抓取演示

image.png

梅卡曼德金属曲轴抓取演示

  梅卡曼德的展示使用了真实场景的物体,并在现场播放的视频里展示了很多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快递分拣演示中,横七竖八的箱装包裹与文件夹包裹叠放。在曲轴抓取演示中,使用了真实的带光亮表面的汽车曲轴。可视化编程的软件界面也吸引了很多专业观众询问。

image.png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