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递发布的物流行业首套区块链白皮书《实体化区块链:内生于中通快递的共创生态系》中提到,对区块链而言,技术是促成模式的基础,是一个内生变量;模式是直接影响体系运行成本的关键,中通区块链体系要立足于打破区块链技术局限。
除了成本高,为什么零售业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会如此“冷淡”?
零售君就此话题采访了物流区块链社群发起人龙艳,据这位接触物流和区块链已有5年时间的专业人士看来,区块链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谈行业应用为时尚早。
“要在行业内实现落地应用,依然需要很漫长的探索期。”在龙艳看来,现在市场上所有见到的区块链应用都是局部的尝试,也基本都是大公司在推进。
因为大公司有预算,也有这个社会责任,会在实验室做应用落地的测试。另一方面,推进区块链首先需要建基础设施,这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推进。
新零售商业评论:为什么零售业落地区块链难度比较大?
龙艳:打个比方,1995年的时候,我跟你讲互联网会是未来的趋势,你却问我互联网有哪些应用落地?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硬件设施匹配,需要法律,需要整个顶层结构的完善,才可能有应用。
这需要国家主持大局投资,制定游戏规则,只有把前期的类似“高速公路”这些底层建设起来,阿里、京东,顺丰、德邦才能在上面“跑起来”。
新零售商业评论:区块链技术能否降低零售行业的运营成本?
龙艳:目前使用区块链依然处于“降低效率+提高成本”的阶段。或许五年之后,当雏形出现,现在所有的假设都不再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结果才能证明这个商业模式,而在假设模型阶段,所有东西都是风险极高的。
新零售商业评论:那您觉得区块链在零售领域应用成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龙艳:10年后再看。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国家修建区块链的“高速公路”会是什么标准,企业才能根据标准去生产相匹配的“汽车”。
现在,我们需要有一条中国人的公链,也需要一条行业的联盟链,这个需要阿里、京东等行业巨头共同发起。我觉得只有这个时代来了,才能谈得上区块链的技术真正开始落地了,否则,大家都只是在小操小练。
新零售商业评论:现在电商巨头已经开始围绕区块链展开“军备”竞争,这是否意味着谁能尽快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龙艳:未来的技术一定是“一人有,众人都有”。因为技术一旦成熟,它的成本就会无限衰减,门槛会变得很低,因此,不存在谁拥有区块链技术,谁就能垄断。
而要判断区块链技术对一家企业是否真的具有价值,要看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毕竟技术再好都是烧钱,没有意义。而零售行业,一定是区块链技术的受益者,很难成为技术的推动者。
新零售商业评论:您接触的零售企业对区块链目前是什么态度?
龙艳:在企业落地区块链,需要调动集团整个资源。一些传统企业,包括国字号的企业基本还没有动,他们是这个时代被动的受益者,不是风口浪尖的推动者或者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