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重庆“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的演讲

2019-09-08 07:48

  马云讲话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重庆参加第二届智博会,在这儿很荣幸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一些看法。

  以前我们这样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硅谷召开,如果在硅谷开这样的会我认为一般代表着技术研究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召开这样的会,我认为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昨天我刚到重庆,我朋友、我同事就说了,在重庆现在有了第一辆无人驾驶公交车,长江的水环境测试和搜救也用了无人船,连城管巡逻都用上了云端大数据平台。过去一年,我们在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中,我跟20几位全世界各地的专家一直在探讨数字技术到底应该给人类带来一些什么?后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数字技术应该让人类的发展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

  中国是一个东西发展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国家领导人在2014年提出来过,从黑河到腾冲的这条胡焕庸线应该怎么破?胡焕庸线东部4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的人口,但是西部也需要发展。移动支付发展了十多年,这条线就开始慢慢移动,北京大学有一项研究成果说,从2011年到2018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胡焕庸线,让东西部金融服务差距缩短了15%,但这仅仅是刚刚开始,我认为接下来的全球化和技术都会产生巨大的变革。

  全球化已经不是港口城市受益,而应该是所有的城市都受益,工业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受益的主要是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化分工应该让偏远的城市、偏远的地区受益。

  比如像贵州这样的地方,过去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很难参与到全球化的分工之中去,但是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团队在贵州做了一件事情,我们给贵州铜仁万山区的人提供数据标注培训,这里有很多大量从山里搬迁出来的贫困人口,只要给他们一根网线,教他们如何进行数据标注,下一步数据标注师就可以进行注册,创造了很多就业。

  这些农民、这些从山里面来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数据专业的注册师,但今天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数据标注师上岗位的人,贵州山区的贫困人口因为这个而拿上了新的有职业技能的证书。

  过去人类是依水而聚,只要有水的地方人类都去寻找,我认为未来人类会依照数据而居住,要找到通数据的地方。接下来城镇化会加速,过去人类要花几百年才能够完成城镇化,可能数字时代一些落后的地区只要几十年就可以,未来十多年很多地方的发展是跨越式的,他们可能还没进入3G就可能会直接进入5G。

  我也一直坚信AI应该翻译成为机器智能,翻译成人工智能我觉得是人类把自己看得过大、过高。智能世界三要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而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未来是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大计算这些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

  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引领未来的不是智能,引领未来的是智能背后人类的智慧。动物讲究本能、机器讲究智能,人类必须坚持自己的智慧。工业时代技术让人类向外探索得更远、更广阔,我们一直探索月球、探索火星,但是人们特别关心的是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事实上我坚定的认为智能时代应该是让人类更加关注自己、关注内心,更加懂得人类本身。

  智能世界不是让万物像人,而是让万物像人一样去学习,智能时代要解决的是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机器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人类必须敬畏尊重机器的智能。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机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对机器很难,对人类来讲却非常容易。我们不断在研究机器怎么样可以向手一样灵活,其实人类永远会比机器更加灵活。我刚才讲到的关于数据标注师,对人类来讲非常容易,但是对机器来讲就变得极其复杂。

  蒸汽机从来没有模仿过人的双臂,汽车从来没有模仿过人的双腿,计算机绝对不能模仿人脑的思考。过去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机器会变成人,但最终人应该更像人,机器更应该更像机器。

  智能时代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技术上、花在设备上,而是要把我们的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智能时代不应该也不能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1G、2G是以个人电脑PC为主,3G、4G以手机为主,而5G开始只要通电的都是端,所有通电的都会连接起来。互联网时代是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5G时代是机器与机器、端与端之间的关系,5G时代会把很多企业永远留在4G和3G时代,包括我们BAT,往往这个时代做得最好的会被下一个时代所淘汰,只有用好5G、尊重5G,并且担当起5G时代的创新和责任,才有可能进入5G时代。

  我们现在讲的很多5G,其实现在讨论的大部分都是跟5G的通讯有关,其实5G时代通讯最多不会超过20%,物联网将占80%以上,智能世界每个东西都会有一个芯片,而这些芯片之间会讲话、会计算、会付费、会交流。所以我想我们对未来的认识绝不能停留在今天。

  最后,我也想讲一讲中国的机会以及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个人的看法。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中国应该也有机会成为一个互联网上的国家,互联网在欧洲和美国发明,但是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今天中国的数字经济有这样的发展,有了BAT这样规模的企业,我认为这是和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是相吻合的。

  现在有人说中国互联网巨头担心中国的企业做得越大,我个人觉得BAT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有几十家这样大的企业。很多人担心创新企业、市场企业做大,中国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是靠创新、靠市场做起来的,我们不应该害怕创新企业变成巨头,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巨头不创新。当然,所有的大公司不是市值大、不是规模大,而是责任大,只有责任大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过去二三十年有几样东西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中国,高铁、高速公路让人流动起来。

  第二是互联网让信息流动了起来;第三包括像快递物流这样,让物流整个世界流动了起来。

  高铁、高速公路起来,绿皮火车依然在,村级公路依然在,快递起来了邮政依然在,互联网起来了传统的电话依然在,其实并不是你死我亡,而是谁创新、谁把握未来、谁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价值。

  这几个的改变让中国的发展加速,但是今天中国的金融并没有完全流动起来,依然是几家大的银行,但是这些大的银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担当了巨大的责任,发挥了金融的作用,他们更像是血液的主动脉。但是中国的金融缺乏毛细血管,我们缺乏金融的生态系统,光靠水库是很难灌溉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它需要湖泊、需要长江、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