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变革进行时:上半场低价抢食,下半场高价抢时
2019-05-07 11:47
基于企业的运营建设,圆通得以在去年股东减持股份之际,借助低价、高效的“基因”推出的高中端业务的“承诺达特快”品牌,打开了新的蓝海。
据相关资料易知,圆通“承诺达特快”在时效上,同城、经济圈内和跨省重点城市都可实现即日达、次日达;在价格上,性价比高,市场优势较明显。如从上海至武汉首重为18元,较同类企业低。而注入了新力量的圆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去年的焦虑。
薄利多销式喂养,肥了规模瘦了腰包
圆通通过以低价在上半场“抢食”,以高价在下半场“抢时”的作战策略,在2018年业务完成量以高达66.64亿件,成功拿下快递市场的13.14%市场份额,较去年增长0.5个百分点。但这种薄利多销的运营模式,在为企业圈地和开拓战场时,也让圆通陷入了“肥了规模,却瘦了腰包”的新困境。
财报显示,圆通2015年至2018年的全年快递业务量分别为30.3亿件 、44.60亿件、50.64亿件及66.64亿件。而圆通2015年至2018年的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分别为3.82元/票、3.75元/票、3.68元/票及3.44元/票。
以上者两组数据可看到,圆通的业务规模在逐年上涨,但单票收入却逐年下降,并未向“量越多,赚越多”的走势发展,反而呈现出量越大,赚越少的走势。
尽管单票收入下滑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圆通近年来借助科技之力,用电子票面、结构优化等方式降低了销售单价成本所导致的。很显然,圆通盈利能力在下滑,盈利与规模现有的走势与其打造的“薄利多销”模式下的走势,正渐行渐远。
值得注意的是,圆通“薄利”的被稀释,现已影响到企业运送端、派送端等环节的利益,各大环节的积极性,运营效率下滑等人力管理难题,层出不穷。据多家媒体报道,圆通经常发生,快递积压、滞留无人派送的问题。
另外,在这两年身处于市值大缩水期间,圆通还将主战线押在高投入的航空业务上,仅去年7月到9月这两个月期间,圆通在航空快递业务中的布局新动作就超过5个,这免不了让“薄利多销”的圆通,在资金上吃不消。
从市场地位的角度看,圆通在航空路线、飞机数量的增加,的确可以开辟高端商务市场、国际市场等新蓝海,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发挥高质量、高速度等优势,强化内功。身处困境的圆通并没有畏畏缩缩而是大胆布局,此举可以说是具有魄力,又具有胆识。
但航空业务是一项高成本、回报周期长的烧钱项目投入,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高、资金压力也很大,圆通可以说是站在“高空中跳舞”,喜忧参半。例如,圆通在去年11月公开行365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36.50亿元资金;12月28日,圆通又向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公司2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些融资事件很大层面上,都释放出圆通“缺”资金的信号。
综合看来,圆通的一低一高策略,让企业规模、市场地位等都得到了不错的反馈。但正所谓成也何萧,败也何萧,此策略也徒增了圆通内部的资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