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在新区城市物流规划的工作中,各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产生良性化学反应。用李建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知名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有宏观思路,有理论框架;而我们公司和物流企业在运营和仓库建设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术,在智能物流技术上也有一定积累,因此多方合作形成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智能物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有很强的实操性。相信多方的合作成果能够为政府的规划提供专业意见和参考,助力新区建设大业。”
新的城市物流规划新在哪里?
据李建峰介绍,新的城市物流规划相比前些年的规划,已经在理念和具体细节上有了诸多改变和进步。
如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城市物流规划始终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有着不断的变化。如,我国最初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都是围绕以产业(工业)为核心来规划的;随后的城市物流规划突出的是城市商业生活,围绕的的商业运作;而此次雄安新区的城市物流规划,各方专家形成共识,认为未来的城市物流规划要以人民生活为中心,其特点是窄路密网,利于人民生活生产。
其次,新的规划对于城市物流的定位发生了改变。之前,很多城市把物流定位为一个普通产业,考核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物流业对城市税收的贡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考核就会发现,物流这个产业贡献税收并不多,而且还是高耗能的产业。从这个角度考虑,物流产业会因此被逐渐排挤到城市外围。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产业,还是维持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由此,城市物流体系应该成为城市中的公共事业,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应该成为市政设施的一部分。例如,物流通道、停车场、配送设施(自提柜),未来可能就如现在城市的水、电、气一样,不能当成普通的商业设施。李建峰谈到:“在雄安新区规划时,会根据雄安人民未来的生产和生活考虑,如何建立城市的物流体系,例如需要多少分拨中心,仓库、终端站点等,物流配送是三级还是二级,等等。未来雄安新区需要的各种物流运行模式,如BB、2C、冷链等,都有详细的规划。同以往的物流规划相比,如此细化的并不多。”
在规划细节上,雄安新区的城市物流规划充分体现了未来城市物流设施功能综合化的倾向。新的规划致力于打造功能综合化、空间集聚化的物流转运设施。新规划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包括仓储、交通设施、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类用地,且各功能区没有明显的物理界限,是具备多种属性的混合空间。在2017年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进物流设施转型升级,拓展物流设施增值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制约,传统的中心商业区模式和城市功能分区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单一的仓储物流亟待转型升级,出现了以大型商贸和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为核心的商贸物流综合体,与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功能区,无界零售门店集商品展示、销售、仓储、分拣、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提高坪效。李建峰举例说,原先传统城市物流规划,很多仓库都设计为平面的,需要单独占用土地。但是在新的规划中,会考虑土地的综合立体利用。尤其是结合了先进的自动化智慧化的仓储技术,甚至可以考虑把仓库建设在靠近城市中心区域的地下,这样大大节约了城市建设用地,还能更好满足市区的物流需求。
在新的城市物流规划中,还集中体现了最新的物流技术的应用。李建峰谈到目前比较热的应用技术包括:高效自动化分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流无人化技术(无人机和无人配送车)、5G、区块链等。对于物流规划要考虑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李建峰举了两个例子:如在城市的仓储建设规划中,会考虑一个重要指标——坪效。现在的规划如果只参考传统物流运作的效率经验,可能就会在设计上出现问题。因为如今像京东建设的现代化仓库,由于大量采用了高效的分拣设备,甚至无人仓,坪效是传统仓库坪效的5——10倍。因此,在新的规划中,依据最先进仓库的运作能力进行规划设计,就可以大大节约建设土地面积。还有,在城市配送环节,要考虑最新的技术手段,如无人配送车技术。最初的无人配送车只是在封闭的环境配送。如今,无人配送车已经可以在较大范围、开放环境的区域进行配送,由此就需要在相应的城市区域交通规划中提前考虑给予无人配送车路权。
总之,未来城市物流的几个核心特点是:绿色、共享、智能、立体。城市物流会更加智能和绿色,人民的城市生活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