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创办步步高的段永平以62万美金的价格拍下了巴菲特午餐,成为中国第一个“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商人。
这位早前曾经创造出“小霸王”和“步步高”两大品牌,并孵化出“OPPO”和“VIVO”的传奇人物,在美国做起了幕后投资的生意,日子过得相当休闲。
按照慈善活动的规定,段永平可以带人赴宴。在同行的6人中,26岁的年轻小伙黄峥并不起眼。
没有人能想到,10年后,他会成长为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的掌门人。
从2015年创办拼多多,到2018年拼多多在美国上市,不过3年的时间,拼多多的市值就突破了300亿美元。而黄峥本人的身家也增至155亿美元,赶超滴滴创始人程维和快手创始人宿华,成为中国80后首富。
从计算机学霸,到硅谷精英,再到中国创业神话,黄峥的故事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一路上,段永平、丁磊、王卫等大佬提携,高榕、光速中国等资本相助,为这个80后富豪平添了不少神秘光环。
同时,拼多多的成功也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模板,如何在巨头林立的市场脱颖而出,黄峥无疑最有话语权。
拼多多为什么成功?
如今我们回头再看拼多多,舆论场中谈论最多的仍是拼多多的假货问题。
然而一味的指责并不能改变拼多多已成功上市的局面,也无法改变海量中国用户需要拼多多这一事实。正如黄峥所言:
“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
“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单纯地用“假冒伪劣”的刻板印象将拼多多标签化作用并不大,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透过“假货”的表象,去窥视拼多多为什么能成功?从宏观上看,拼多多的成功要归功于四大红利。
第一大红利是淘宝、拍拍商家的外溢
早在2000年,世纪之交,由阿里中供和阿里铁军组成的强地推团队,便对中国百姓做了一场电子商务的市场教育,拼多多入局的时候已经无需再扫盲。不过随着淘宝的发展壮大,升级换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015年淘宝大战工商总局事件爆发,舆论压力下,2016年淘宝进行了严厉的打假,关停了24万家网店;这期间,京东也在2015年7月抛弃了拍拍。
在被淘宝和京东淘汰之后,这批质量堪忧、以假货居多的卖家突然就无处安放了。这时候,拼多多的出现,恰好为这批被淘汰的淘宝、拍拍卖家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
如此一来,拼多多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吸纳了一大批成规模、有建制的中小商品卖家,发展速度喜人。
第二大红利是阿里放弃拼团玩法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玩的是拼团、团购的玩法,这种玩法早在美团、窝窝团、大众点评的“千团大战”中就兴起。千团大战过后,尽管服务拼团的玩法被资本市场所摒弃,但阿里推出的聚划算仍然占据着商品团购市场的主要份额。
不过这一局面在2016年聚划算划归天猫后,正式终结。
阿里巴巴的这一举措,宣告着淘宝的低端商品不能再团购,这相当于直接让出了低端商品团购这块蛋糕。这块蛋糕在转型升级的淘宝面前不值一提,可对出生不久的拼多多而言,却是久旱逢甘露。
如此厚的大礼,聪明如黄峥,自然是直接拿下。
第三大红利三至六线城市网民数量的上升
过去大部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将目光对准一二线城市的用户,而三至六线城市网民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的。2017年农村网民数量占农村人口的36%,这部分网民的消费能力和可支配的收入,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要差不少。可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你或许无法理解这为何拼多多的用户数量如此庞大?可事实是,中国太大了。拼多多的出现恰好是吻合了他们的需求,尽管这上面假货横生,但低廉的价格让广大消费者们爱不释手。
第四大红利微信提供的社交流量
这一点在绝大多数分析拼多多为何能成功的文章中都会提及。
2016至2018年年间,拼多多拼单链接在全网各大微信群肆意传播。微信,无疑为拼多多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土壤。早在2017年初,拼多多的GMV便达20亿,一年后又蹿升至400亿。
面对这匹电商黑马,马化腾自然是爱才惜才。很快,腾讯就大手一挥,领投了拼多多30亿美元的C轮融资,自此拼多多正式被收归腾讯阵营。在腾讯的默许下,拼多多借助微信朋友圈,在微信生态中狂轰乱炸,野蛮生长。
对待风评较差的拼多多,腾讯和前者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公开场合极少谈及对方,即便谈起,也极力撇清和对方的关系。
在众人都以为普通玩家难撼阿里京东、电商行业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以上的四大红利,让拼多多能够以黑马的姿态横空出世,打破市场的僵局,迅速崛起为中国电商第三大势力。
拼多多有何不同?
在拼多多出现以前,以唯品会、小红书、当当为首的电商们,各自以不同的模式,冲击了阿里、京东两大寡头的地位。可这些努力,成绩渺然。拼多多的成功看似坐享四大红利,但黄峥在创办拼多多之时,就定下了三大差异化布局。
一、差异主打的人群不一样
拼多多主打的人群是低消费人群,这与2016年淘宝京东摒弃的低端商家组成的供应链恰好吻合。
现如今,小红书、微博上的美妆博主所推荐的化妆品,价格动辄成百上千。可当你把中国一二线城市消费能力强大的居民刨除后,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商品价格是非常敏感的,低廉的价格是他们选择商品的首要考量标准。
别小看这些低消费人群,他们迸发出来的消费能力,能直接改变中国电商格局。
财新报道显示,中国居民每个月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才2337元,农村居民更惨,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1200元。这么低的可支配收入,你指望农村老百姓会大手大脚消费?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拼多多商品的评论界面,尽管购买的是“假货”,但广大农村消费者还是兴高采烈地留下众多好评,拍照分享自家购置商品的情形。这些假货,从“小米新品”电视机到“索尼新品”冰箱……不一而足。
就像美团王兴评价拼多多上市一样:“中国真的太大了,大到你以为入门款吹风机是200元起步,精致小姐姐都花3000元买戴森。但其实更多人还在用20元杂牌吹风机,一用就是20年。卖低价爆款的拼多多上市了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