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山东港航业再次为全省经济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年海河港口吞吐量突破10亿吨,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9.62亿吨,实现了山东省沿海港口生产每年以亿吨增幅的跨越;外贸吞吐量5.3亿吨、同比增长8.9%,集装箱1691万标箱、同比增长10.5%,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和第三。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山东港航仍能取得如此佳绩,让人对山东港航在2012年这个关键之年的发展充满期待……那么,山东港航将面临何种形势?迎接哪些困难和挑战?记者采访了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迟焕然。
《大众交通》:山东港航在开局之年取得了开门红,请介绍一下港航生产的情况。
迟焕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国港口生产基本出现了负增长的态势,但山东港口生产一直保持逆势增长,而且增幅都在两位数。今年山东省青岛、日照、烟台三大港口及威海、潍坊、滨州、东营等地方性重要港口的增长幅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内河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6438万吨,同比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干旱缺水的不利因素影响。今年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后,全省港口面临的压力特别大,山东港口有自己的特点——为周期性行业服务,也正因为如此,以铁矿石、煤炭为代表的几大主要货种受周期性行业波动和影响最为明显。
《大众交通》:山东省港航面临的发展大形势如何?
迟焕然: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水运需求快速增长,国家、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港航发展的政策,全省港航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一方面,港航发展大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港以来,全省迅速掀起港航发展热潮。省政府自2005年以来连续多次召开全省港航工作会、现场会和观摩交流会,先后制定《加快全省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等4个鼓励支持港航发展的文件,及时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财政投入、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等方面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各有关市党委、政府及交通港航系统坚持以港兴市战略,工作积极主动,措施扎实有力,建港兴航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港航发展已由企业行为、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外影响越来越大,交通港航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彰显。
另一方面,港航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过全省港航多年的努力,全省港口功能不断完善,内河航道扩能升级,港航生产高位增长,临港产业初具规模,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投资484亿元,港航基础设施面貌大大改观,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干多支的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体系,以及客货并举的水上运输体系。港航已成为山东省及腹地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是港航发展中面临的好形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尤其是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叠加,保持港航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当前港航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大众交通》:山东港航面临哪些困难?
迟焕然:“十二五”港航发展面临巨大困难。有人把当前这个阶段称为后危机时代,用交通运输部领导的话说“2008年至今的金融危机就像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深层次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航运方面,随着全球贸易量逐年萎缩,经济增速放缓,加之船舶运力严重供大于求等内在原因,未来几年,航运业将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挑战。有报道称,2011年航运业全行业亏损额达195亿美元,在上海、深圳和香港证券上市的全部60家中国港航船企,总市值较年初几乎全部缩水,近半数企业的缩水幅度近50%。
港口方面,受弱市美元的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在2012年仍有可能大幅飙升,加之楼市调控,我国对海外大宗散货的需求将明显减弱,短期内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难有大的起色。对以进出大宗散货为主的山东省港口,影响尤为突出。
港航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刚刚起步,成果不明显。山东省各港在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时,往往拘泥于传统观念和做法,难以适应新型港口变化。现有的港口发展模式在资源、资金及人才方面都倾向于传统的港口装卸、储存业务,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壮大港口经济的认识程度不足,对港口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两型港口”建设的推进力度不足。加快港口结构调整时不我待。说穿了,谁在“十二五”期间能够顺利完成转方式、调结构,谁就能够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谁在“十二五”期间不能抢抓机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谁就会错失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不仅影响港口的经济发展,还将深刻影响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
《大众交通》:山东港航该如何实现跨越?
迟焕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一个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时期,港航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对山东港航而言,第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河并举实现内河航运的突破性发展。要以建设现代化港口群和发达的航运产业为基本立足点,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加快完善煤炭、矿石、集装箱、原油、客滚等五大运输系统,将沿海港口建成全国最大的矿石接卸基地、重要的原油储运基地、煤炭转运基地,东北亚主要的集装箱运输枢纽、区域物流中心,连接韩国、日本及东北、华北重要的海上客滚运输通道,创建国内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港口等等,这些我们确定的“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丝毫不能动摇。要全力推进内河航运发展,拉长内河水运的短腿,要把加快内河发展作为“十二五”全国交通结构调整首要任务。
第二,要高度重视和完善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近几年山东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不理想,低于全国主要港口的增长幅度,是因为一方面,山东省及腹地为重化工基地,大宗散货需求量大,适箱货物偏少;另一方面,我们本身重视开发程度不够,集装箱成为我们沿海港口的短板。随着腹地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蓝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来自腹地货物的附加值会提高,适箱货物会增加。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今后外贸集装箱增速将趋缓,但内贸箱将会出现一个大的持续增长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跟踪国际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加快大型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