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产业链剖析

2023-09-07 11:37

 1.jpg

     网络物流技术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细分制造业行业之一,在政策助力、需求扩大之下,悄然崛起,其产业链,在新形势下,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上游,做好新链接

       物流装备产业的上游,按传统来说,则是货架、辊筒、电机、光电开关、支腿框架等单机设备和零部件制造,然而,从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角度来说,包括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两个部分,具体的重要元件如下:

111.jpg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元件,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智能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等等。从价格传导机制来看,钢铁、铝材、塑料等价格波动,对一些大型物流装备系统研制厂商影响较大;而硅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影响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价格,进而影响智能物流装备的总体成本;软件系统开发的总体成本会随人力成本的提升而增加……从国际制造产业链角度来说,我国以传统制造为主,美国以科技研发为主,日德以高端制造为主,我国处于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更为麻烦的是,目前,我国承受着高端制造业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加速转移的“双向挤压”。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面临重组和逆全球化压力不可忽视,断链风险严重存在,而物流装备的智能化,将更仰仗国外高品质元器件厂商的支持,在脱钩的威胁下,其断链的可能性在增大。另一方面,因为物流装备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物流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设备制造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所以与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鉴于此,作为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国产化任务刻不容缓,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产业链本土化将是长期趋势,推动中国物流技术装备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当前迫切的事情。以前,我国物流技术设备,在高端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如智能控制元器件、电机及控制系统、各类感知元器件等都需要进口,近几年的国产替代,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体系已经建立,产品体系完备、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发展基础,当前我国物流装备上游将逐步实现传感器、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8.jpg

  对于高品质元器件,专家的流行观点是,我国设计能力并不差,差距在工艺、材料和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因而制造出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而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日、欧、美、韩等厂商。我国有个别企业,部分元器件具有竞争优势,但仅靠单一优势已不足以支撑,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与提升,上游元器件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在2023年,我国相关企业将加快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推动我国物流设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使其取得突破,从而使装备国产化率快速提升。目前,在快递快运、医药、电商,以及烟草领域智能物流装备国产化率较高物流装备元器件的国产化,区域物流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设产业链集群和生产基地以提高品质,降低采购成本和综合交付成本。长三角智能物流装备产业一体化,是以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为抓手,高效整合智能物流装备上下游产业链,促进高端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以政府主导,促进物流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充分发挥各地制造业优势,加强产业联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促进产业链协同和创新提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出路,浙江省逐渐形成了以杭州、湖州、宁波、嘉兴为核心的物流装备集群,并集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物流装备企业,已成为我国物流装备行业的重要基地。在区域内领先企业基于其自身在某一品类或某一应用行业的深耕,在不断进行技术投入同时,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业务,持续丰富产品线与下游应用行业。总之,中国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头部企业正在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在产业链上进行系列化布局,产能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集聚,部分领先企业不断从核心产品品类进行纵向扩张,完善产业链上游产品。

7.jpg

  现代制造业是一环扣一环,一台装备,缺少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投入使用,就产业链来说,求生存,谋发展很重要,物流企业的竞争已进入到产业链的竞争,高精尖上游元器件成为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支柱。

       二、中游,推出新装备

      所谓中游,从传统角度看,即是物流装备制造商,包括物流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有人从智能物流角度,把上游定义为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中游为系统集成商,下游为各应用行业,我们在这里只把集成商作为中游的一个细分赛道。

640 (5).png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