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近日,京东物流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总收入778亿,同比增长32.6%;实现盈利8.3亿元,同比增长288%。被京东集团“断奶”的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确实让业界刮目相看,探寻其盈利的特点,就会发现B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京东物流的盈利,盈在了B端。
一、利润是京东物流发展的基石
利润是支撑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重资产的物流布局,更需要有利润才能走得长远。作为重资产的物流标杆,京东物流上半年实现盈利,使其远行有了底气。
2007年,刘强东宣布自建物流体系,董事会上,反对声很大,阿里创始人马云就认为,电商做物流,肯定要亏。确实,自建物流投入巨大,如果长期亏损,自然难以为继。从2007年自建物流开始,京东物流就一直亏损,2019年刘强东发表的公开信说:公司已经亏了十几年,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不能脱离效益光谈理想,因为资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这个风险,京东担不起,刘强东自己更是担不起。于是,京东物流持续不断优化服务,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外部客户收入成为了京东物流的重要增长极。面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转型升级的消费结构,京东物流通过提供极具弹性且灵活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B端)有效解决在业务恢复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降本增效。进入2023年,京东物流核心指标超预期,取得了好成绩。京东物流坚持了16年,终于等来了春暖花开,口碑、市场双丰收。在2022年京东物流净亏损10.9亿元,相较于2021年157亿元的亏损额,已大幅收窄;而2023年上半年,盈利8.3亿元,阿里在今年也打破了马云坚称不做物流的说法,菜鸟开始自建物流了。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半年度盈利是一个关键指标,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能给资本极大信心。自2022年京东物流收购德邦后,其利润承压期已过,长期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我们相信,未来京东物流将交上了一份连续盈利且盈利超市场预期的财报成绩单。
从独立到上市,从亏损到盈利,事实又一次向市场证明,刘强东16年前自建物流的决定,极具前瞻战略性。行业经历了“质疑京东物流,理解京东物流,标杆京东物流”的认知过程,到了今天,毫无疑问,京东物流已步入稳定收获期。
二、B端是京东物流盈利的基础
近年,京东物流向产业上游发力,向实体经济迈进,正在驶入B端物流的星辰大海中。中国当下零售行业价值链条正在经历从渠道商到生产商的切换过程,通过第三方综合供应商提供全渠道一体化物流服务大势所趋,京东物流从C端到B端的延伸之路,与以顺丰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发展路径不尽相同。
京东物流具备二方物流的基因,凭借融合商流与物流的优势,在提供B端客户服务上得心应手。京东物流打通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为B端商家提供一体化综合供应链服务,实现对制造端赋能的可行路径。在物流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的当下,京东物流立足B端,以实助实。京东物流的B端用户,囊括快消品、家电家具、3C、服装、汽车、生鲜六大行业,合作企业方面有伊利、康师傅、零跑、沃尔沃在内,都为行业巨头;遍及华为、荣耀、美的、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快消品行业的白象食品与汽车行业的上汽通用五菱都是京东物流服务B端的典型案例。去年3月,白象一度供不应求,眼前积压着的订单亟待发往全国,京东物流第一时间制定了仓储保障计划,仅用2天的筹备时间,搭建了日均产能8万的临时仓库,最终解决了白象的难题。汽车作为全球化融合度较高的产业,其售后备件市场存在品类庞杂、高库存、长周转期、高成本等痛点,京东物流通过仓配一体、本地取货、远程循环取货等服务,助力上汽通用五菱提升货物流通效率,大大降低了汽后配件库存。不同于其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只解决汽车厂商单一环节上的流通问题,京东物流在做的,是深入行业上下游,对汽车售后供应链网络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京东物流为诸多国内外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汽车售后备件仓配物流服务,包括沃尔沃、理想、零跑等在内的众多汽车品牌均与京东物流开展了一体化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合作。京东物流也持续深耕“快递+产业”服务模式,在全国重点产地产业带,通过“驻点揽收”的方式,将揽收点前置在农特产地中,为烟台大樱桃、茂名荔枝、福鼎白茶等优质农产品打开“绿色通道”。目前,已服务全国超1000个产地产业带,推动产业带升级。今年以来,京东物流与欧洲著名高端成衣品牌Hunkemöller(香蔻慕乐)合作持续加深,已承担其上万SKU、17个欧洲国家的订单履约。总之,2022年,在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中,年收入贡献超千万的B端客户收入占比已过半,年收入贡献超1亿元的B端数量达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