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巨大的需求变化为物流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当属物流机器人(AGV/AMR)。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新零售的兴起,各类型仓库对整进散出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为应对订单作业量的大幅波动,对自动化系统的柔性需求更强;此外,在满足更高效率的目标下追求更低的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物流机器人不仅具备高度柔性化,而且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部署上线及业务能力的灵活调整,还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实现智能仓储等功能,成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我认为物流机器人一定会成为第一个成熟于中国、反过来影响全球的机器人产业。”牧星智能创始人&CEO刘明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拨开迷雾·掌舵领航
随着Kiva机器人在亚马逊仓库的成功应用,2014年后,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物流机器人新兴企业。彼时在韩国亚马逊仓库内负责运营业务的刘明,也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他基于对仓储业务的深刻理解,从软件技术层面对其市场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得到满意的论证结果后满怀信心地回国创业,在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2016年牧星智能正式成立。
牧星智能,源自“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也是刘明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训。这一创业故事,自此有了美好的开始。
但正如那句让人泪奔的台词——“我猜中了开头,但我猜不中结局”,现实虽然没有“啪啪打脸”般残酷,但也并非刘明理想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原本希望从软件切入的牧星智能,很快便成功研发出第一套软件产品,但是也很快发现,既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雄厚的资本助力,对于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价值,技术如何围绕市场服务,成为摆在刘明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刘明心中的一腔热忱逐渐被更多的迷惑所代替。好在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渐积累起软硬件整合研发能力,拥有强大的软件解决方案和稳定的系统,牧星智能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刘明内心有个声音却变得越来越清晰——这不是牧星智能要走的路!但是牧星智能到底该如何定位,该走怎样的路?这个问题,刘明问过自己无数遍。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21年CeMAT AISA展会上,牧星智能给出了答案:推出业内首个平台化机器人系列:车体端完全开放的潜伏式机器人Mushiny T6 – 800和双深位、可变宽度货叉的料箱机器人Z -50SF。
这也意味着,平台化、模块化成为牧星智能产品新的定位。牧星智能CTO黄志明表示,真正评价一款产品的标准应该是好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出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便成为必然。他以KUKA、ABB两家公司的产品为例进一步进行了说明,未来物流机器人的使用,应该是不需要经过特殊培训的情况下,客户就能够立即上手、立即使用,并且产品非常稳定,能够快速地为客户服务。
“牧星智能未来也要做类似KUKA、ABB这样的企业,要做非常开放,让大家都能使用的机器人,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更简单、更方便、更快速,同时更低成本地用到AGV/AMR,促进AGV/AMR的推广使用。”黄志明表示,对此,牧星智能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把产品做到平台化和模块化,通过平台化、模块化,通过软件的高内聚、低耦合,通过硬件级别的模块化集成,保证产品安全、稳定、方便,同时也能够保证产品可以拆开,进行各种最大化的开放和应用。
推陈出新·发展升级
当目标变得清晰后,前进的脚步便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即便是久驱不散的疫情,也在“危”中带来了机会,提升了牧星智能快速交付、无人交付的能力。特别是近半年来,牧星智能的平台化战略发布后,更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如前面提到的T6系列,于2021年一经推出就成为业界标杆性的平台化产品,收获众多200台以上的大订单,及来自多家AMR本体公司的多模式战略合作与批量定制协议。
近日,牧星智能不仅宣布旗下首个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在南京江北新区落成,同期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两大新品,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落成首个全球研发技术中心
据悉,牧星首个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与牧星南京工厂一体规划与建设,占地面积7445平方米,总投资达1亿元人民币。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将与苏州、西安、南通、韩国、澳大利亚5大能力中心形成网格化矩阵,融合全球行业洞察和技术资源,继续强化独步业内的软硬件整合研发能力,支撑全球业务扩展,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发布两大平台级新品
据介绍,随着南京全球研发技术中心的正式成立,牧星将进一步以平台化战略为主线、模块化战略做支撑、品质提升战略为基石,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保持和扩大技术优势。基于牧星智能独特的模块化产品设计理念和平台化产品战略,其机器人家族再迎两大新成员:T6-1500潜伏式顶升机器人和新一代羲和机器人管理系统(RMS)3.0。
(1)T6-1500潜伏式顶升机器人
T6-1500潜伏式顶升机器人以“小身材、大能量”见长,其体积载重比、载重/自重比、续航分别高于同类产品10%、30%、100%。它拥有开放的调度系统、开放的车体调度协议,支持各种导航模式的改造、二次开发、增加上装、车载设备选配等;采用汽车行业标准的48V54Ah磷酸铁锂电池,可提供12小时的强劲续航能力(业内平均水平为6-8小时),且安全性更高;支持二维码、S LAM等多种导航模式;且具有-20℃~65℃的宽广电池工作温度范围。
(2)全新一代羲和机器人管理系统(RM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