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 快言慢说
编辑 | 快言慢说
图片来源 | 网络
物流发展的轻资产模式,这个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品”,曾经在中国的大地上红极一时,不少新创的物流快递公司以这一模式取得了成功,赢得了掌声。然而,当世界跨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之时,当轻资产模式的发源地——美国也在强调“脱虚入实”之时,重资产模式,渐为政府与企业所重视,物流,也逐渐认识到重资产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行动。
其实,就在当年,轻资产模式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有部分物流企业坚守着重资产的逻辑,比如顺丰,比如京东。近日轰动全国的,中国物流界最重磅的一次资产并购——京东收购德邦的事件,标志着京东重资产模式的成功。
一、曾经风口下的轻资产模式
轻资产,这个词来自于麦肯锡公司提出来的“轻资产运营”战略,其主旨是,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完成利润率偏低的生产环节,自有资源投入利润率更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以最低的投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轻资产运营模式,是指企业紧紧抓住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对于物流来说,核心业务是信息服务、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服务等等,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高;底部是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服务,市场散小且竞争激烈。轻资产物流公司,以前者为主业,后者外包,其实质是企业不占有资源,而以搭建平台、驾驭资源为基础。
曾经,互联网经济意味着高科技,意味着新的模式,在高科技和新模式的加持之下,就应该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附加值。
在中国,轻资产运营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互联网大佬,从阿里到滴滴到美团,都是以平台模式(轻资产)大获成功,平台经济风光一时,甚至不少人以此认为自营式的京东模式已终结,阿里巴巴的平台商业模式将成为普世信仰。
电商企业只着重在于管理好业务数据,管理好物流信息,把配送环节全部外包,才是最明智的作法。比如阿里,垄断流量,把商品周转,包括核心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等领域都转嫁给物流供应商,阿里靠收服务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当京东自建物流时,马云有这样一番评论:做电商千万不要碰物流,因为自建物流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员工队伍会变得极其庞大,成本极高,从而拖累业绩。
对于当时中国刚刚起步的现代物流企业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轻资产做到极致的物流大佬罗宾逊成为中国物流创业者的偶像。
罗宾逊,没有一部卡车的世界物流巨头,2013年,营收就达到128亿美元,并且超过80%收入来自公路货运,与美国另一公路运输巨头——拥有1.3万辆自有车辆的世能达平起平座,远远超越耶路全球等美国传统公路运输巨头。
在一向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公路货运行业,罗宾逊将轻资产模式演绎得美轮美奂,在美国公路运输的红海中开辟了基于信息化的“轻物流”蓝海,以集结优秀的服务资源,给企业提供集成化服务。
对比国外“标杆”,中国物流行业的后发优势在轻资产模式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重资产为王的物流行业,掀起了轻资产物流的浪潮。物流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就连海航集团也曾尝试轻资产物流格局。
轻资产物流模式,其实在我国早就有其萌芽——货代公司。货代公司拥有多种业务资源,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轻资产物流公司。
简单地说,所谓的“轻资产”,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小运输户、商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做生意,而平台自己收取佣金或者销售分成,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利用轻资产扩张的方式来重构物流生态。
轻资产模式并不投资仓储设施、运力资源等资产,其着眼于高附加值的轻资产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物流资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上面说起的罗宾逊,得益于当时逐渐成熟的信息技术,为其1997年转型轻资产平台企业奠定了基础。
后来,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物流,叫“菜鸟网络”,其本质也是轻资产型的,这个菜鸟网络,本质上依然是一个物流平台。它把国内几家规模最大的物流公司三通一达整合进来,依托阿里电商平台上数量巨大的物流包裹需求,将业务分发给各大物流公司。而菜鸟本身只提供物流数据的收集与反馈,坐收提成、佣金、服务费。就是说,电商的阿里和物流的菜鸟都走的是轻资产模式。
在快递领域,1993年起,三通一达陆续成立,轻资产加盟式的运作模式成为主流;在零担领域,网络货运利用轻资产扩张的方式来重构物流生态,2010年起,也出现了安能物流、卡行天下,福佑,货拉拉等一批“轻”的物流企业。
轻资产运营更有利于在扩张时期抢抓市场机遇,对于三通一达类的轻资产快递公司,每年所承接的业务量远高于京东或顺丰,轻资产物流公司在介入供应链物流的时候具有低成本,高网络覆盖密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