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小视频领域两大头部企业的抖音与快手,都不约而同的布局电商,双方在小视频领域的战火未息,又在电商领域开辟了新战场,展开了新较量,鹿死谁手呢?时间会告诉你,本文只是对双方的爱恨情仇进行梳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一、老对手,新较量
当下短视频市场炙手可热,据资料,2021年1月,短视频赛道使用时长已经达到400亿小时,单月使用时长首次超过即时通讯产品,成为移动互联网占据时长最高的一个品类。而且还有广袤的增长空间,据推测,未来互联网中50%的时间,用户都会消费在短视频和直播上。
在此赛道中,两强的格局已经成形,他们分别是抖音与快手,2019年全网短视频月活用户高达8.2亿,其中抖音和快手加起来覆盖率为87%。最新消息,TikTok在2021年取代Google,成为全球访问量最高的互联网网站,数据显示,快手每天有超过1.4亿用户浏览经营者主页。
论资历,快手更早,而抖音比快手晚诞生了整整5年;而论今天的影响力,抖音似乎更胜一筹,在外界看来,如果说抖音是短视频老大,那么快手就是短视频老二,虽然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客户结构层面有较大的差异。与抖音相比,快手的用户相对更偏下沉市场和三四五线城市。
同行是冤家,抖音与快手的业务生态,正在从起初的差异化走向高度竞争化。然而二者在短视频赛道中的竞争烽火未息,却在电商赛道开避了新的争锋。
当前的时尚是互联网平台各企业纷纷向商业化转向,连滴滴都在做社区团购,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包括抖音、快手在内的短视频平台,纷纷依靠短视频和直播的基础优势,发力电商业务。
沉浸式体验为短视频带去了强种草效应,这也是视频流内容广告及电商这两条商业化路径得以走通的关键。商品的标准化加上视频流内容更加全面、动态的产品展示,更容易让消费者达成购买意向。
短视频直播火热,短视频平台导流效果风头强劲,而流量的尽头是电商,因此,在直播电商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深受数亿用户喜爱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快手布局电商顺理成章,成为近年有影响力的电商后浪。抖音与快手的直播和短视频,让商品展示变得更生动、直观,大幅度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互联网平台并非只能活在流量阴影之下,电商是一片新天地,从导流到电商,理所当然,日活破6亿之后,抖音肯定要涉足电商业务,将短视频激发的增量需求沉淀成自己的口碑和会员等品牌资产,快手也不例外。
过去,抖音的商业营收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而快手则主要来自于直播打赏,而近年,电商则成为其收入来源的增长点。
最初,抖音电商业务的涉足始于“引流”角色,凭借着极其庞大的用户流量优势,以“淘宝客”的形式,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导流,然后收取佣金。快手的方式也和这差不多,这个过程中,电商是商业化手段之一,而非独立生态。
然而,抖音、快手很早便意识到,这是为他人做嫁衣,并且“导流”角色也存在着天花板,如何将流量进行转化,自建电商平台,实现更大的营收,成了抖音、快手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从内容起家、通过为各大电商平台导流获得广告费的抖音和快手,试图做一个完整的电商理所当然,在直播电商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抖音、快手成为撬动电商行业格局的关键角色。
不得不说,新冠疫情是坏事,但却给抖音与快手在与传统电商竞争中突围的机会。在群狼环伺的电商领域,抖音、快手以其先天的小视频所带来流量的优势,以及更具吸引力的电商路径,分到了电商蛋糕的一部分。
他们的路径大概是这样的:
2018年,抖音小店上线,2020年“618”前夕,抖音成立电商事业部,不久,切断直播间的第三方外链——抖音直播所展示的商品只能来自抖音小店,不能再转向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
2021年8月,抖音将“抖音小店”升级为“抖音商城”,并正在测试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近日,测试许久的抖音盒子落地,主打时尚潮品,是抖音电商的一个场景探索,抖音还在内测类似于“淘宝客”的抖客业务,试图从各大平台吸引更多流量。
如今在抖音直播间买东西,成为许多刷短视频人的常态,抖音的直播电商,依托主播效应,近年来也发展得风生水起。
快手则与2018年开始引入商家,商家的进入对快手整个生态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让快手的创作者在生态中看到了更大的电商机会,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已成为主流电商消费模式。
去年的618,抖音、快手首次以独立电商身份加入电商大促,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两个从内容起家、通过为各大电商平台导流获得广告费的抖音与快手,试图做一个完整的电商梦已初步实现。
目前抖音、快手已经成为国内头部电商平台为数不多的两家,已经从一个纯粹的视频内容社区走向了一个更加完善和丰富的商业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