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传统电商已经塑造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买衣服、买美妆大牌,就去淘宝;买电子产品,急需用品就去京东;不需要考虑品牌的日用百货,就去拼多多。
抖音快手虎口夺食,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好在传统电商与抖快电商之间有诸多不同,与综合电商相比,快手和抖音都更趋向于流量平台,场景以直播或短视频为主,用户活跃性高。同时反垄断政策的落地,为抖音、快手的发展提供了好时机,快手和抖音要抓住的,是内容场景和直播场景的电商机遇。
不错,抖音、快手与传统电商诸多强者存在着厮杀,但抖音与快手二者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究其原因,则是“年相若,道相似”,都是从小视频、直播领域向电商迈进,这对老对手,面临的是一个新赛道的新较量,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二者都会相爱相杀,共同推动着电商行业混战升级。
在外界看来,二者的混战已见分晓,同样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快手,其商业化变现的探索似乎慢抖音半拍,抖音似乎领先了一个身位。根据去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快手的电商GMV已经突破了4000亿,而抖音在去年818购物节后,就已完成6000亿目标。
不过,有人提出,孰优孰劣,通过GMV增长率这个单一指标无法评定,除了纯粹的GMV增长,为品牌方与服务商塑造的更健康的电商生态也需考虑进去。
二、路不同,事相近
直播电商作为近两年迅速掀起来的风口,发展进程比传统电商快了整整一个量级。抖音、快手作为主流的短视频内容平台有着丰富的资源与积累,为其电商业务飞速发展准备了巨大的内容流量池。
对他们来说,靠流量优势引爆电商业务是拿手好戏,二者具有储多相同点,然而,通往电商的路径却不尽相同,虽然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电商利润的最大化,可谓殊途同归吧。
从电商角度,业内权威专家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路径分为三条,分别是:搜索路径,内容路径,和社交路径。
以搜索路径来说,天猫、京东就是这样的平台电商,其特点是先有需求,再去搜索;内容路径,是被触点激发的购买路径,用户在这个触点上不停地刷好内容,从而引起触发的消费行为,前提是需要有较好的内容;而社交路径,是被“信任”激发的购买路径。
按上述分类,在对待电商的发展路径上,抖音与快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抖音电商是以内容路径为主,而快手电商则以社交路径为主,二者之间,一个主打的是兴趣牌,一个主打的是信任牌。究其原因,与抖音和快手在小视频业务模式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有关。
虽然同属于短视频市场,抖音强调内容驱动和智能分发,系统会根据用户兴趣、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智能推荐;而快手则强调社交关系链,虽然从内容分发效率上弱一些,但是其产品指标更强调用户之间的互动率和黏性。
抖音电商强调,自己既非直播电商,也非内容电商,而是兴趣电商,抖音强调对公域流量的运营调控,强调算法主打的兴趣推荐,希望能发现用户隐性消费需求,帮助商家将商品真正推荐给感兴趣的人。
抖音力推兴趣电商=精准用户推荐*海量用户需求。通过成熟的推荐技术来进行个性化内容分发,以前置找到用户的潜在购物需求并转化需求,更好地迎合用户体验,击中他们的潜在购买意识。
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庞大的日活用户,海量优质创作者,成熟强大的算法技术,而抖音,在这三点上,处于领选地位,这也可能是其选择兴趣电商路径的重要原因,以其所长筑其护城河。
但抖音电商有一个致命缺点:单次购买、即时消费,注重公域流量的抖音,天然让用户难以产生复购,宸帆VP萧萧就曾在播客中提到,抖音的复购非常低,数据显示,在抖音电商的消费者中,85%是新客。
相较于抖音,快手方面则更重视人,强调信任经济,以人为核心、以信任为纽带连接用户和商家。快手的“社交”基因,成就了其社交路径的电商道路。快手的信任机制较为完备,这是由它去中心化的粉丝订阅+算法分发这一流量分发机制决定的。
快手以“内容+私域”为核心,通过极致信任关系的打造,重构电商用户的消费决策,通过社交的方式,和来之不易的粉丝互动,经营信任,越滚越大,快手更为看重内容价值和私域价值,并坚信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有力量的,认为信任才能重构消费者决策。快手将私域价值、人与人的关系视为降低交易成本,做高市值天花板的核心选择。
快手电商力推的信任生态能有效提升复购率,快手以私域流量为主,进行短视频和直播场景下的复购经营,用户们出于对主播和平台的信任,往往会进行重复购买。快手电商新用户复购率提升10%,开通信任权益的店铺复购率提升12%。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9月快手电商复购率突破70%。
快手“忠粉追随型”用户占比最高,具有强社交粘性,消费特征是更愿意相信主播的推荐,而不只是注重商品的品牌。抖音整体用户更认品牌,而抖音在电商领域,已经通过算法及其公域流量红利吸引了大量品牌入驻。
综上所述,快手与抖音一个重公域,一个重私域;一个崇尚“算法”,一个强调“信任”,快手代表的是信任电商,抖音所主打的是兴趣电商,他们之间的交锋是信任电商VS兴趣电商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