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商业变革之下,技术正是供应链优化最终的解决之道。
以往,对物流价值强调更多的是“物的移动”;现在,对它的价值更强调“高效精益极致”,而技术正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2021年,技术作为行业内多次被提起的关键词,包括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行业,以及AMR和自动化仓储行业里的头部企业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2021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契机点。因为我们已经能感受到,科技正在变革物流供应链行业,新科技也在被广泛应用到产业端的各个环节以及物流和供应链领域中。
如果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了,这是一个缓慢变革的进步过程;但技术的迭代这不仅能够推动我们行业的发展,可能还会迎来一个颠覆性的创新。
商业大变革下,数据与技术的双向驱动作用变得至关重要
比尔盖茨曾说过,“人们往往高估两年内的变化,而低估十年内的变化”。
以前,对物流价值强调更多的是“物的移动”,比拼更多的是仓、运、配、网络覆盖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服务的同质化,以及前端商业业态的变化(对高质量及服务的消费变化、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全渠道),单纯围绕“仓运配”展开的服务,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这意味着,品牌企业将从以前只需要解决物流寄送的问题,到现在不得不去思考多渠道多场景的供应链优化问题,进而对提高履约和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比如,无论是在传统的经销模式还是B2C模式的订单管理,只是做到了调度资源(人、仓、车)在既定流程内响应渠道及消费者订单需求,而无法做到平衡资源能力与精准的用户需求。再者,传统经销模式的多级渠道商仓库,渠道分散分布,仍存在库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举个例子,在服饰行业,由于人、货、场等零售核心组成要素发生变化,渠道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服饰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高效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代的服饰公司需要在内容与数据两个中台的核心驱动下,不断面对消费者,发现消费需求,再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改造,快速响应消费需求。
未来,传统分段型、分节点型的物流运输模式会逐步向一体化、系统性的柔性供应链转变。
总体来说,这需要通过技术来实现物理世界自动化,数字世界智能化,在物理世界通过仓运配自动化及智能终端,能够提升能源的效率。数字世界通过人、货、车、场等资源的精准匹配能够提升信息。在中间智能传导作为桥梁能够实现物流,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以及自控流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反哺。
如何做到呢?这背后离不开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以数据与算法驱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能力,以及基于需求理解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那么,这个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的强大后盾
三位一体供应链技术体系
2021年,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前三个季度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过半,提出“解耦”的战略思路,确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核心主航道,京东物流迎来了重要发展与转型的一年。
简单来说,京东物流是要打造一个物流科技+高效运营的物流网络结合体。既要打造更加柔性和高效的物流网络,将运营层面上的能力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外,还要通过数字化的能力将每一个业务进行解耦,然后在数字化的系统里,将它沉淀成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
显而易见,技术正在成为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的强大后盾。这一年,京东物流技术体系持续进行了迭代与升级,连续发布京慧2.0、京东物控、三代天狼以及第五代智能快递车等多个技术产品。
而这只是2021年的部分技术成果,实际上,在长期技术投入和创新驱动下,京东物流软件、硬件及系统集成的三位一体供应链技术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升级,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园区、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各关键环节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在12月28日刚刚公布的“京东物流2021年的十大事件”中,持续强化“三位一体”供应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也被重点提及,可见其在京东物流整个全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来看,在软件方面,京东物流通过大规模机器人仓调度算法、云仓、仓储大脑、京慧平台、物控平台等为代表的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的智能预测和决策能力。
在硬件方面,京东物流通过智能仓储机器人(包括地狼、天狼、智能叉车、机械臂等)、智能快递车、无人机等智能产品,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供应链全环节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