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付尾款”登上热搜,双十一如期而至。商流决定物流,从以往经常爆仓到如今分钟级配送,一次次大促大考之下,中国物流有了蝶变升级。而回顾过往,随着商流的变化,也造就出不少物流行业的机遇。比如说家电黄金时代造就了安迅,电商造就了通达系。
如今随着抖音、小红书等全渠道、全场景、高时效的电商销售模式出现,对供应链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加之直播电商、兴趣电商、私域流量等兴起,“所见即所得”成为消费者的追求……缩短商品与消费者距离连接点的云仓模式,也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回顾过去,2014年被业内誉为云仓元年,在诞生之初,阿里、京东、顺丰、中通、安迅、苏宁、百世等纷纷入局,云仓模式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有的背靠电商、快递平台,有的依托于线上+线下资源,有的是独立第三方运营,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但七年后的今天,云仓行业似乎归于平静,好似激情之后的“七年之痒”,回望过去也是一幅中国物流行业的人间百态。
01
顺风顺水的京东物流
说起背靠电商平台的云仓,不得不提菜鸟和京东物流。相比而言,京东物流在云仓领域的布局更加高调,在这个领域日子也过得顺风顺水相当惬意。
刘强东曾以“十节甘蔗”理论来比喻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分工体制——产业链分工共有十节,每一节都代表一类经济利益实体,而在行业中吃到的节数越多,给用户的体验衔接越好,商品搬动次数较少,成本控制力也就越强。目前来看,京东云仓在其中最少吃末三节——仓储、配送、售后。
京东云仓采用合作建仓的模式,整合国内闲置仓储资源。京东物流提供云仓平台+WMS+TMS+库内仓储作业规划,而合作方负责提供仓库+仓内运营设备和团队。京东云仓以整合共享为基础,以系统和数据为核心,从而输出标准化物流运作,赋能商家与合作商,提升商品流通效率。
2017年,京东物流面向社会开放,京东云仓开始正式服务于京东之外的客户群体。积极切入体系外业务,不仅可以改善京东物流的经营基本面,更重要的是为京东的零售基础设施之路奠定基础。
京东物流在云仓领域可说是行业第一梯队,但强如阿喀琉斯,也有个弱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云仓唯一不足的是,自运营以来,第一大客户京东商城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而其余的外部客户也多是京东的第三方商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月,京东物流又搭上了腾讯生态,与腾讯智慧零售联合推出“京腾云仓”,以此实现智慧零售和全渠道履约,在业内人士眼中其核心是为了拓展私域流量。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电商渠道剧增。鸿星尔克、李宁、海尔、小米等品牌方,都选择全渠道打造私域流量池。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生存经验告诉我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有风险的,京东云仓体系如何面对这种环境变化可能比搭建系统更急迫。
同样的问题,菜鸟也一样。
02
老树发新芽的安迅
2021年即将步入尾声,行业也迎来了新变革,且不说互联互通的政策导向,单看电商,企业也已进入全渠道IP时代,而仓储也将迎来新模式——品牌方需要建立一套快速响应的物流体系,满足全渠道的订单。曾经进入天猫,物流信息必须接入菜鸟,要进入京东,物流要与京东物流信息打通,这样的模式将全面被打破,因此新云仓需求浮出水面。当品牌方需要网络覆盖全、定制化的仓储服务怎么办?作为物流界一个“低调老玩家”的代表,安迅正在卡位这个模式。
据悉,安迅推出三个创新的模块:
结合全渠道电商的需求,推出定制化仓储:为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成长中商家,提供经济实惠、多样化、定制化的仓储资源服务。安迅为什么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核心在于其有丰富的全网仓储资源;而且这家老牌物流企业自有体系不站不靠,不会因为站队而存在数据风险。
提供仓储供求撮合平台:考虑到全渠道时代,仓储仓源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社会仓源无法共享,同时不少用户是季节性的弹性需求,安迅上线了云仓撮合平台,打造集商机发布、产品输出、业务撮合于一体的安迅云物流线上撮合平台。
提供闭环的仓储系统服务:从撮合平台、基于SAAS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安迅直接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电商商家、品牌商的智能物流管理需求。针对现在全渠道,线上线下、跨区域库存共享的现状,安迅还能实现多货主管理、异地分仓管理。
据悉,国美为了构建新零售生态闭环,打造了 “线上、线下、供应链、物流、大数据/云和共享共建”六个平台。安迅物流作为六大平台之一,是其重要的引擎。
而且别忘了其背后还有几千家遍布全国的国美门店。依托于庞大的门店资源,安迅云仓的价值愈发突显,店的价值也在被重新发现。一边基于门店,一边依托于仓储,使安迅同时做到了服务于近距电商和微距电商两种当下蓬勃发展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