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顺丰成资本「弃婴」?

2021-08-02 11:53

  微信图片_20210802115208.png

  快递员加薪2亿元的爆料,让低调了很久的王卫和他的顺丰再回到聚光灯下。

  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却得到了负向反馈。自7月23日开始,顺丰控股连跌四个交易日,截至7月28日收盘,股价为55.86元,短时间就跌去了超10%。实际上,自今年2月开始,顺丰控股股价就一路滑坡,相比年初已经腰斩。

  更进一步的的是,新浪财经发现,顺丰控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遭到公募基金的大幅减持,它在基金重仓股中的排名,也从前排的11名下滑到了64名。据Wind数据统计,半年时间,重仓持有该股的公募基金产品总数减少了120只,合计持仓市值减少了近200亿元。

  一位基金经理甚至直接清仓了顺丰控股,并在二季报中如此写道:“我们原来重仓这个行业龙头的原因是,基于其日常生活的粘性以及用户愿意为时间付费从而加强其行业护城河壁垒的判断。事实证明我们的误判很可能只是基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

  步步高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知名投资人的段永平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说过,“我认为顺丰是很好的公司,但是商业模式不是最好的那种。”

  股价腰斩 公募撤退

  这家带着“顺风顺水”寓意的公司,最近却并不顺利。1年多的时间,顺丰控股就经历了股价起飞、登顶,又从高峰跌落的波折。

  2020年,受疫情波及,经济遭到打击,而在严格的防控环境下,顺丰扮演了重要的“运输角色”,名利双收。公布了年报和一季报后,去年5月,顺丰控股的股价从原先徘徊的40多元,开始一路上涨,虽然中间有所波折,但整体趋势向上,直到2021年2月达到顶峰。2月18日,也是春节后开盘第一天,顺丰控股最高触及124.37元,此时相比9个月前,公司股价已近乎是3倍了。

微信图片_20210802115214.png

  但随着资本市场狂热潮的退散,春节后的股市狂跌,顺丰控股也毫不例外。实际上,不少股票已经随着市场景气度的回升一路走高,但顺丰控股还在一路走低,截至7月28日,其收盘价为55.86元,比起年初高点,其股价已经跌去了55.09%,市值缩水了3000多亿元。

  更严峻的是,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在“逃离”顺丰。

  新浪财经发现,顺丰控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遭到公募基金的大幅减持。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重仓持有顺丰控股的公募基金产品总支数减少了63只,总持仓股数减少了6773.12万股,合计持仓市值减少了76.9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更加凶猛,持有的基金产品数量减少了57只,但是总持仓减少了1.09亿股,持仓市值减少了113.07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802115217.jpg

  而公募基金持有顺丰控股股票所占流通股的比例,也从去年底的7.63%,一路下滑到了3.68%;顺丰控股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排名也从最高的11名,跌落到了64名。

  银华基金的焦巍就在基金二季报中直言,自己清仓了一只快递龙头。根据他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以往披露的重仓股判断,这只龙头就是顺丰控股。

  至于清仓原因,他也写到了二季报中:“我们原来重仓这个行业龙头的原因,是基于其日常生活的粘性以及用户愿意为时间付费从而加强其行业护城河壁垒的判断。事实证明,我们的误判很可能只是基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他本着亡羊补牢的态度予以了认错回避。

  焦巍在此还着重提到了段永平的投资心得,称后者对需要雇佣过多人力的行业投资提出过警示。实际上,段永平也曾分享过对顺丰的看法。

  他认为,顺丰是很好的公司,但商业模式不是最好的。“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蛮好的,很专注在他们想做好的事情上。但这个生意能不能有很好的利润,我还搞不太懂。”他说,“(物流快递)行业很大但是差异化不大,需要投入很多,投入期也可能很长很长。”

  商业模式还有护城河吗?

  那么顺丰的商业模式逻辑究竟如何呢?也许财报给出了答案。

  7月14日,顺丰控股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亿元-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依然为负数,预计亏损4亿元至5.3亿元。而Q1是本次业绩下滑的重头,第一季度亏损9.89亿元。

  在第二季度生鲜时令旺季助推下,盈利性较好的时效快递业务量环比回升,业绩环比好转,预计净利润在16.29-18.19亿元之间。但比起去年,今年二季度的表现相对逊色,维持在预期水平,没有重现疫情特殊时期的爆发式增长。

微信图片_20210802115222.jpg

  对于业绩下滑,顺丰控股给出了几点解释,第一,公司在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多元业务板块的市场开拓及网络资源、提升产能等多项投入导致公司成本阶段性承压。第二,经济型快递产品增长较快,因该部分产品定价偏低,一定程度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此外,因就地过年倡议,今年春节期间在岗人员数量与薪酬成本明显增加,也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临时一次性影响。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