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希望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本文核心观点
1、无人机本质上是一个利基市场,无法真正“大众化”,大疆“独孤求败”;
2、大疆需要找到另一个足够大且具有想象空间的领域,支撑起1660亿元的估值;
3、在自动驾驶领域,大疆极有可能效仿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路线,凭借技术优势为其他厂商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2020年起,关于大疆裁员的传言就再没停过。
飞奔十余年,这家无人机巨头似乎已经走入胡同拐角。有无人机产业链人士透露称,今年消费无人机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库存较大是大疆裁员的主要原因。
据路透社8月报道,销售和市场部门是“重灾区域”,创始人汪滔要求削减三分之二的营销和销售人员。
而与裁员相对的,是大疆正在大力招聘自动驾驶相关人士。
图源:大疆官网
官网显示,大疆近期正在招聘汽车电子方面的硬件工程师、智能驾驶方向软件工程师,范围甚至扩展至系统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士。工作地点并不局限于深圳,上海也在招聘范围内。
“在自动驾驶方面,大疆一直都有招聘需求。”一位汽车行业猎头对亿欧表示,“算法类需求最大。”据亿欧了解,去年以来,大疆已向多位自动驾驶业内人士抛出橄榄枝。
自2015年起,大疆研发自动驾驶的消息便一直在业界流传,甚至有投资人称大疆未来会将30%的研发都投入该领域。对此,大疆屡屡否认,公关总监谢阗地一度出面澄清:“公司并未在无人驾驶方面预设商业目标。”
但2020年初CES期间,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凭借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低价激光雷达产品,掀开大疆自动驾驶神秘面纱的一角。那之后,大疆对自动驾驶予以否认的官方口径似乎略有松懈。
如今的大举招聘,更像是大疆在该领域加快脚步的重要信号。有业内人士透露称,大疆内部按照L3/L4的标准来划分自动驾驶部门,近期可能官宣自动驾驶最新进展。
已是无人机巨头的大疆,为何要进军一个全新领域?其又打算讲出样的故事?
飞到“顶”的无人机市场
放眼全球无人机市场,如果大疆自称第二,就无人敢称第一。就连鲜少赞美中国科技企业的《华尔街日报》,也主动为大疆贴上“首个在全球主要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的标签。
成立14年后,如今的大疆把持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估值超过1660亿元,在《2020中国独角兽榜单TOP100》中排名第七,是唯一一家垄断全球市场的中国科技巨头。
业界通常将大疆比作苹果。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无人机领域还没有“三星”一样的对手出现。这一度引得美国对其发起侵权诉讼,指控大疆违反《1930关税法案》第337条有关禁止不公平竞争或贸易行为条款。
虽然历经两年调查后免于禁令,但作为龙头的大疆依然不能高枕无忧。
“大疆的成功在于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UAV)市场。”Frost & Sullivan分析师迈克尔·布雷兹曾如此总结道。但问题就在于,大疆太过于专注这个市场,且没有竞争对手。
时至今日,无人机依旧是一个利基市场。在消费端,只有小部分人群有机会成为无人机大用户,大疆正通过不断降低单价的方式吸引更多玩家,同时与友商相抗衡。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增长并不明显,限飞政策的不稳定更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消费无人机市场就这么大,大疆已是王者,从商业角度来讲,很少有巨头厂商会在这个领域再去挑战它。”有业内人士指出。
大疆的确独孤求败,这也成为无人机大众化的阻碍。“只有大疆真正的竞争对手出现,无人机才有可能走出利基市场,走向大众。”谢阗地曾表示。
根据IDC在2018年的预测,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如此测算,2020年无人机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52.1亿美元。Gartner的预测中,这个数字降为112亿美元,其中还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规模属于行业级无人机。这意味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
汪滔似乎早有预感。2016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
如今,大疆的营收早已超过200亿元,但这个收入显然还无法支撑起其1660亿元的估值。
“新兴产业”浮出水面
大疆在寻求新的突破,它首先将目光落在行业应用上。
2015年下半年,大疆成立行业应用部,面向行业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目前,大疆已在公共安全、能源、建筑、基础设施、测绘、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等领域推出相应产品。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工业级无人机的行业规模约450亿元,平均增速30%左右。
但行业无人机毕竟不同于消费无人机,技术以外,价格与销售体系都是大疆需要重新深耕的重点。
此外,大疆也在影像系统设备领域积极开拓,发布地面设备手持云台相机灵眸、相机云台禅思等。
但严格意义上讲,不论是行业无人机还是影像系统设备,都仍在无人机范畴内。本质上,大疆依旧是那个大疆,并未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大疆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且具有足够想象空间的新领域,作为其营收与估值新的增长点。
大疆曾在一份发给投资机构的融资材料中提及未来理想的营收结构:50%是无人机、25%来自影像板块、25%来自新业务。
新业务是什么?大疆明确提及医疗影像AI市场和教育市场,同时模糊表示还有围绕视觉、算法、影像处理、集成芯片技术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2019年,大疆已经推出首款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RoboMaster S1,试水机器人教育领域。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大疆的“障眼法”:“大疆不会公布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外公布的方向很可能都是在误导竞争对手。”
发展至今,大疆并未在医疗影像AI市场和教育市场掀起太大水花,这或印证了上述人士的猜想。与此同时,大疆避而不谈的神秘“新兴产业”似乎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