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磨刀霍霍”无人车

2020-11-27 14:46

  2020年初CES期间,大疆内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发布Horizon(地平线)、Tele-15(远程15)两款激光雷达产品,专为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服务。这两款旋镜式激光雷达,以“非主流”的技术路线与万元以下的低价引发业界关注。

  关于Livox的公开资料甚少。据说,Livox成立的初心是大疆希望能在行业无人机上搭载自研的激光雷达,但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自动驾驶行业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Livox的研究主线也变为车载激光雷达。

  大疆一直是一家“不愿意多说”的公司。

  自2015年起,业界便不断有关于大疆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消息传出,对此,大疆屡屡否认。直到2020年Livox正式推出两款产品,该传闻才算有了一点“实锤”。实际上,Livox成立于2016年,公开亮相时已经踏踏实实“做”了4年之久。

  有业内人士透露,凭借低价,如今Livox的产品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自动驾驶想象几何?

  今年以来,大疆对自动驾驶渐渐“松了口”。在接受关于汽车领域的询问时,大疆一反以往的否决态度,回应称:“将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已有一定进展。”

  近期,大疆在各大网站更新的大量招聘信息,更为其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传闻增添了可靠依据。

  据亿欧了解,与百度的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类似,大疆内部大体上将自动驾驶分为量产自动驾驶与前瞻自动驾驶两个部门,前者专注于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后者的方向则是L4。暂时不清楚是否也有智能交通相关业务。

  或许在更早前,大疆就开始筹备搭建自动驾驶业务团队。

  2015年,其硅谷研发中心引入前特斯拉工程师戴伦·里卡多(Darren Liccardo),为全球工程副总裁。根据领英信息,戴伦在特斯拉任职期间建立了ADAS工程团队,也曾在宝马担任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

  2017年戴伦离开后,大疆在自动驾驶方面陷入沉寂,直到近期从其招聘信息及Livox的动作上才重见端倪。

  于大疆而言,自动驾驶自然比无人机市场更具想象空间。据东吴证券测算,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844亿元,2025年将达到2250亿元。这个数字仅针对国内ADAS市场而言,更不必说“钱”景更为广阔的L4级自动驾驶领域了。

  过去两年时间里,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发展的确经历过低谷。但今年以来,小马智行、驭势科技、踏歌智行等企业获得新融资及商业化新进展,证明自动驾驶仍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领域。

  自动驾驶之所以曾被看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商业化难题,这恰恰是大疆“最不在乎”的部分。有大疆高层如是描述:“大疆像个巨大的实验室,产品发展由技术研发所串联,商业化的项目不到实验室的1/3。”

  这种技术先行的精神传承于创始人汪滔。创业初期,技术出身的他就并未对商业模式有过多的思考,却对产品细节精益求精。

  大疆内部工程师文化浓厚。在其研发逻辑中,商业化方向从来不在第一思考位。研发团队认为,预设商业化方向后再做研发,一定做不出来。

  大疆总裁罗镇华曾一语点明公司运营思路——研发产品时,大疆首先寻求的是技术突破,一旦达到这个阶段,清晰的市场需求就会出现。

  另一个华为?

  技术上而言,感知部分依旧是如今自动驾驶最难解决的问题。而过往时间,大疆恰恰在视觉识别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6年精灵4发布时,汪滔就以一句“欢迎来到计算机视觉时代”点出其精髓所在。与此同时,大疆将自己的描述从“Flying Camera”改为“Flying Robot”,进一步昭示人工智能野心。而后其发布的“御”Mavic Pro更是首次在无人机上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强化智能化功能。

  “大疆具有技术基础。”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可以做到从无人机到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迁移,但难度也很大。想要做好,不亚于重新研制一款‘精灵’产品。”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大疆在申请无人机相关的技术专利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动驾驶汽车相关专利。如用于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车载成像装置的安装参数的确定与驾驶控制方法及设备等。

微信图片_20201127144221.jpg

图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在自动驾驶领域,大疆也有“依靠”。大疆的董事李泽湘,曾在2017年领衔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希迪智驾。该公司于今年完成两江基金领投的超亿元A++轮融资,正在加速自动驾驶新基金业务落地。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汪滔的恩师,因早期对大疆的投资和尽心扶持,被外界称为大疆“孵化者”。在大疆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后,李泽湘将从哪些方面再次帮助学生汪滔,也是留给外界的一个“彩蛋”。

  关于大疆自动驾驶的公开信息甚少。亿欧猜测,在自动驾驶领域,大疆很可能尝试走华为在汽车行业的路线——不造车,但通过多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赋能主机厂。

  10月底,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包含1个计算和通信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智能电动5大通信系统,以及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30多个智能化部件。

  “HI”基于华为的ICT技术优势打造,大疆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也是业界共识。

  纵观大疆产品发展历史,其一般都是先从子系统切入,再逐渐发展至系统成品。从飞控系统到航拍无人机如是,从航拍悬挂云台到手持云台亦如是。根据已有的激光雷达产品来看,大疆之后势必推出更多系统成品及技术相关解决方案。

  因高薪高压的企业文化,有人将大疆称为“小华为”。而在汽车领域,大疆或许也会变成“另一个华为”。

  结语

  过往,大疆凭一己之力开创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使其积累了超过5000条专利信息,从而拥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和话语权,任何想做无人机的公司几乎都要取得大疆的专利许可。

  但汪滔并未将大疆局限在无人机领域。从其对多领域的探索可见,大疆希望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自动驾驶,便是在该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如若成功,大疆的估值,势必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