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00

    从这次疫情看到,物流的价值正在从“物的移动”到成为“人的链接”。物流不仅承担着物品的运输,还在成为每个人与外部世界的链接者。作为基础设施的物流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尤其在非常时期,物流是一个国家经济流通、社会流动、生活保障最不可或缺的基础依赖。

    疫情当下,各行业都受到影响,物流也不例外。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制造业不能大规模复产,以B端为主的物流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固定成本不变,但收入减少,让原本就处于淡季的物流行业雪上加霜。


    从成本端来看,物流业目前大多还处于计划复工状态,但所承担的固定成本无法降低。比如快递、快运行业里的分拨中心及分拣设备、干线运输处于接近空置的状态。原本以“规模效应”创造利润的大部分快递、零担快运企业,在单量减少的冲击下,单票成本在进一步上升。


    在近日可以了解到,为促进快递网络尽快恢复,快递行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菜鸟联合淘宝、天猫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补贴供应链和物流。这些措施包括快递员免费保险,全国范围内免收技术服务费,以及通过复工红包、揽收补贴、配送奖励等多项措施,激励快递员。


    另外,像中通快运、安能物流、百世快运、壹米滴答、韵达快运等加盟型快运企业已经开始实施降价措施。比如顺丰快运,在17号直接取消10元/票的资源资源调节费;中通快运对全网中转费(转运费+操作费)按原价7折进行收取,执行时间从18日-29日;18日安能物流和百世快运纷纷宣布,从2月19日到2月29日,安能物流全国中转费按照分拨基准实现7折优惠,百世快运则在全网收货价上实行7折优惠;壹米滴答更是祭出省内7折、省际6折的巨大优惠;韵达快运打出全网中转费5折优惠,截止时间直接到国家高速公路通行费结束免费。

    当然,不同的商业模式所受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回归到物流行业的本质-规模经济(网络经济),由于需求量激增,有一些细分领域疫情下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三个细分领域迎来的快速增长


    第一梯队:即时配送


    疫情期间,消费者的紧张情绪、各地防疫封锁措施、物资紧急需求之下,大量的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原本处于淡季的O2O平台面临着各种需求同时爆发的情况。


    据各家企业公开的数据显示,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单量的2-3倍;饿了么口碑在北京的生鲜外卖订单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7.76 倍;京东到家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春节7天总销量超过4000万单;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高鑫零售到家线上B2C业务销售金额增长3.5-4倍。


b3119313b07eca80ec313f14fb71d6dba04483e1.jpeg

    有商流就有物流,这是至今一直没改变的法则。随着O2O平台在商超、生鲜品类上的需求爆发,即时物流行业的订单量也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以外卖C位出道的被阿里收购的饿了么蜂鸟即配(含百度外卖)+点我达,美团配送、京东的达达快送的订单量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疫情下,背后都有着足够大商流平台支撑的美团配送、蜂鸟即配、达达优势明显。


    美团配送独立后已经在争夺更多的非外卖订单,向商超、生鲜、蛋糕、医药、跑腿等等领域拓宽,此外配合美团买菜的C端配送,这也为美团配送带来巨量的配送需求。


    而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口碑在去年6月宣布将旗下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后,整合了部分点我达运力之后,一方面继续服务外卖配送以及来自阿里方面的新零售订单,另一方在餐饮、商超、生鲜、美护等领域建立高标准的配送方案。


    更名升级后的达达实施“零售+配送”双核驱动战略,这背后其实也是“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其中京东到家作为达达集团旗下本地即时零售平台,搭建了从大卖场、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类型、全业态商超矩阵;而作为本地即时配送平台的达达快送,目前也已搭建起由落地配、即时配、个人业务三大板块组成的立体化配送服务体系。


    随着新零售发展以及消费升级,即时配送作为数字化新零售的基础设施,其网络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生鲜、餐饮、快消品消费实现线上化,更是电商巨头对存量用户的争夺,不管美团,还是阿里、京东,它们战略的背后布局是希望进一步稳固自身业务根基,基于其高频的特点,拉升电商平台整体用户活跃度。


    第二梯队:应急物流


    疫情下,应急物流一方面担负着抗击疫情的药品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担负着生活保障不可或缺的国家的基础设施。


    首先,疫情下抗击疫情的药品、医疗器材、口罩等物品需求增加,医药物流在保障一线医疗防控物资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面对疫情,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顺丰医药等企业不断向疫区捐赠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消毒液、药品等各类急需物资,支援疫情防控。


    其次是随着O2O平台在商超、生鲜品类上的需求爆发,相对于在业务链“尾部”的B2C即时配送,在前端的B2B(产地仓-区域仓-前置仓)的应急物流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疫情之下,是机会也是挑战。目前大多数社区生鲜电商在B2B的链条上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有少数企业具有成熟供应链体系。比如,盒马有自身一套独立的供应链体系,9月宣布全国化冷链物流体系已成型;淘鲜达依托于大润发成熟的供应链打下了基础;永辉生活依托于永辉超市、永辉云创多年的供应链基础;每日优鲜是最早入局社区生鲜电商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叮咚买菜至今也经历了四年多的摸索,并且于今年成立物流公司;美团买菜可以得到快驴的支持。


    从趋势上看,这次疫情会让生鲜流通链路发生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生鲜供应端将被重视起来;二是“农改超”将会加速推进,经营管理能力与供应链能力突出的商超将更具优势。


文章: 阅读:0 次

小编推荐

上一篇

  • 没有啦

下一篇

  • 没有啦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