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2月22日,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会上,中国经济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就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围绕一批具有重大潜在红利的事项”加以推动。
黄奇帆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制度问题、企业动力问题、技术创新、创新驱动问题、资源要素供给问题和劳动力、人才供给问题——五个方面的核心要素、经济要素进行制度化的结构性改革。一旦改革推动到位,一定会产生改革的红利,生产关系调整之后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针对当下,黄奇帆列举了六个方面他认为可以推动的、具有重大潜在红利的改革,而这六个方面其实都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已经在安排和着力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它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具体贯彻落实,并使其执行到位。
第一、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引进的外资几乎等于全部工商产业资产的30%,这也是中国进出口50%的推动力量。但是,我们在金融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开放不够,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只占整个中国金融资产的百分之1点几。我们在三个方面的开放度有限。首先,外资不能办某些类别的金融企业,或者不能展开某些新业务,这是市场准入的门槛问题。其次,即使准入了,还有股权比例的限制。第三,即使工商注册登记了,还有营业范围不能做。由于各类限制性过多,一些外资银行跟一个办事处也没有多大区别。
中央高度重视这件事。从去年4月份到现在,中央有关方面的四个部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相继出台了64条很具体的开放性规则,其中有24条是关于市场准入的,有11条是关于股权比的,有29条是关于经营范围的。准入类方面强调在准入前给予外资同等国民待遇,股权方面可能会逐步让外资控股甚至独资设立境内金融机构,营业范围方面则放开各种各样业务许可。这64条到位的话,相信今后几年会有一波非常热闹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潮流,有可能带进来一年几十亿、几百亿美元,10年时间就有几千亿美元资本金,会带来上万亿美元的运行资金,如果转化为人民币的话,那就会产生7万亿、8万亿人民币资产,增加了金融供给侧的力量。到2030年以后,外资金融机构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从现在的1点几%涨到10%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开拓服务贸易领域
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从1979年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4.3万亿美元,并有4千亿顺差,成就斐然。但是我们在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充分发挥潜力,目前一年一般是7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逆差3000亿。服务贸易每100亿营业额,有70%左右能形成增加值;货物贸易100亿营业额,只有25%左右是增加值。我们服务贸易加货物贸易一共是5万亿,顺差只有1千亿;但是用增加值来算的话,我们还是亏的。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服务贸易逆差加起来一共7千亿美元,我们就占了3千亿,约40%,逆差过大。其次,我们现在做的2千多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缺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密集的品种。再次,中国的货物贸易运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的服务贸易业务,比如保险、清算结算、物流,大部分被境外企业做了。我们因为缺少自由贸易的制度安排,使得这一块做不大。
党中央国务院十八大以来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聚焦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物流仓储自由、人员就业流动自由、数字贸易自由等六个方面。服务贸易业务可以有几十个大类,2千多个小品种,这些都跟这6个自由有关。自贸试验区的探索为中国解决服务贸易的瓶颈、短板创造了条件,将给中国的服务贸易带来发展的春天。10年、15年以后,相信中国的服务贸易可能从现在的7500亿翻一番,就是1.5万亿,翻一番半就是2万多亿,如果那时候逆差不是扩大一倍而是缩小一半,也许就一两千亿,这将是给中国经济带来几个百分点的一个动量和红利。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上,今后10年真正的动力、红利,高质量、高效益的业务,体现在服务贸易上。
第三、农民工落户城市
80年代农村承包制改革释放了劳动力到城里,产生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过程,这是巨大的劳动力释放。但是在农民工问题上,有一件事目前各地区还没有做到位。这件事恰恰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八大以来大力倡导的,中央提出到“十三五”末要实现2亿农民工就地落户城区,其中有1亿在沿海城市落户,1亿在内陆城市落户。这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目前还有近3亿农民工,不能落户城区使得这3亿农民工的劳动寿命减少一半。我国城市职工一般60岁退休,农民工一般干到45岁左右,年龄再大沿海城市的企业一般就不招聘他了。他本来可以干到60岁,现在只到45岁,少掉了15年,少了15年就等于就业工龄少1/3。农民工在正常上班的时候,一年12个月总有两个月回家探亲,这两个月回家相当于一年的1/6。1/3+1/6=1/2,理论上农民工的工作寿命,因为是农民工状态而不是户籍状态,大体减少一半,就是3亿人减少一半。所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问题、人权的问题、对农民关爱的问题,同样也是生产力问题,是人口红利的问题。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号召,党中央已经提出这件事,我们要着力落实,谁把农民工的城市化户籍制度做好,谁就是赢得未来10年、15年主动发力的城市。哪怕你这个城市现在有1500万人,如果里边有900万农民工,如果不做好这件事,让农民工今后10年不能落户,可能10年以后有500万人被别的地区吸收了。15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可能就变成八九百万,变成第二等级的城市。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大红利的措施,地方应该把它当作重大措施狠狠抓一下。
第四、延长女性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