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富有传奇色彩的阿里巴巴变得越加神通广大。本来与航运界并无关联的阿里巴巴却因和中海集团合作的集装箱海运综合服务平台eShipping上线引发了航运界,尤其是集装箱班轮、货运代理及无船承运行业的极大关注。各种惊悚的标题频现网络:阿里变身货代,传统货代被颠覆?eShipping海运综合服务平台将终结传统货代吗?阿里eShipping海运平台上线,传统货代将何去何从?马云搅局海运市场!把订舱代理、大货代、小货代、贸易公司全干掉!……为什么阿里中海的eShipping引起国内媒体认定其将消灭传统货代呢?
众所周知,淘宝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发达的货运快递服务,或者换个说法,淘宝的成功造就了一大批货运快递公司。前几年关于马云意向投资物流的传言和报道就不绝于耳,人们不禁会问,阿里是否会以国际货运为切入点进军物流领域,并以电商为武器,消灭或整合国内货代行业?如果这种猜测是对的,我就纳闷了,难道马云认为国际货代欠发达,或国际货代更容易做,或有国企巨头的支持就可通行天下?
集装箱班轮货运电商早已有之
航运企业向货主提供电商服务是大势所趋,各家集装箱班轮公司、货运代理及无船承运人[1]的服务也在逐步向电商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早在十三年前INTTRA就开始研发一个统一的班轮服务平台,发展至今已经有50家以上船公司成员和全球22万个用户。主要投资人有ABS CapitalPartners、马士基、达飞、地中海等等。另外,还有两家公共电商平台提供类似的服务,GT-nexus和CargoSmart,此不赘述。十三年来这些公共电商平台并没有消灭传统货代,使用公共电商平台也没有影响货代发展自己的电商平台。
以INTTRA为例,它向业界清楚地说明了投资人和管理层的关系,马士基等航运界投资人仅仅是投资人,并没有什么特权,客户数据是严格保密的。董事、高管的名单、职务、履历也清清楚楚地公之于众,让其他参者知道会得到公平、公正的服务和待遇。
公正性令人担忧
尽管eShipping号称也是开放式的第三方平台,但目前只有一个卖家——中海,就凭这一点,它就与阿里巴巴的成功作品——淘宝的切入点背道而驰,淘宝是一个自己不卖任何商品的平台,淘宝卖家是由千千万万的小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组成。更糟糕的是,eShipping上的这个唯一卖家还是这个服务平台的合伙人!阿里中海eShipping推出时一味强调它比传统货代的优势,以及“舱位100%保障、价格100%执行”等暗中贬低传统货代的宣传。这种咄咄逼人的竞争策略不仅不利于得到货代的支持和参与,而且暴露了中海在这个eShipping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像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班轮巨头可以是INTTRADE投资人一样,中海固然可以成为eShipping的股东。但是,如果eShipping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平台,不与中海进行妥善的切割,利益冲突这个问题不能让业界放心,就很难向业界证明它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怎么可能吸引其他班轮同行参与呢?
eShipping能消灭传统货代吗?
从INTTRA的十三年的历程可以看出,公共电商平台并不能消灭货代。为什么淘宝搞了不到十年就对传统实体商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呢?因为淘宝店出售的商品与班轮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出售的就是一件国内销售的商品,无需信用证、报关、报检,更加不会遇到海关查验,快递公司提供了全程的服务,在运输过程中无需转换单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第二次买卖,提货时也无需提交提单,或者银行担保无提单放货……而后者提供的服务是,货物的国际空间位移,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内含了许多环节:
供应链超长:需要多个承运人及其代理人互相协同,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换,而且节点繁多,涉及的费用项目也是多种多样。
牵涉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条款:签发提单就包括多种方式,货物在运输过程还有可能发生转让,目的港提货时还有可能出现因无提单放货需要提供银行担保等等。
货主对承运人服务的要求不同:不说危险品运输的复杂性,哪怕是普通货物,也往往由于港口或码头不同、信用证要求不同、目的港代理不同、报关报检要求不同、贸易配额不同等等因素,导致客户对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也即市场交易的标的有着明显的非标准性特征。
各家班轮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十分明显——班期密度、船舶航速及其他质量指标(包括船舶故障率)、准点率、船舶代理服务、报关服务、货箱跟踪信息服务、空箱的可用性、集装箱堆场或货运站位置以及收费、免费堆存期、保赔协会、管理公司、PSC检查合格率等各种因素,构成了十分明显的差异化服务品牌。
正因如此,即使有那么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互联大多数班轮公司的服务平台(如INTTRA),一般买家(货主)在网上挑选时不可能对各家班轮公司或货代的产品有一个充分彻底的了解,很难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事情绝非“舱位100%保障、价格100%执行”[2]那么简单。再进一步说,如果某家班轮公司的航线未能全部覆盖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而最佳方案是将多家班轮公司的航线拼接起来完成整个运输过程,要安排在发货地提空箱、货物进仓库装箱、或门点运输、报关、盯紧货箱准时进港与上船(以及被船公司甩箱后的处理)、陆桥转运、收货地提重箱、拆箱、最后还要将空箱还到班轮公司指定的堆场,对货主来说完成这么复杂的过程是很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一般货主没必要,也没动机和船公司直接发生业务关系,而专业贸易公司和货代早就做网上电子订舱了,而且在诸如INTTRA这样的公共电商平台,选择比阿里eShipping多得多。可见,中间的所有复杂的过程皆有货代安排,客户凭货代签发的全程提单完成货物的托运和接收,货代的增值服务是很难被替代的。
另外,集装箱班轮业务的特征导致买卖双方一般都按一定的账期结算,而eShipping实行的是所谓“ALL IN”付款买单。对于零星托运可能还行得通,如果一家大货主每天都有货箱进出口业务,每次必须完成结账付款的程序,在操作上难度太大。第二,发货人通常难以自己制作一份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提单,况且不同的港口还有不同的规定,这是一个需要沟通的过程,在线上完成十分困难。第三,提单签发后额外的费用如何收取(如延迟提货后的集裝箱使用費,目的港还箱时发现箱子污、损导致的修箱费或清洁费等),如何结算,如果全在线下完成,那这个电商就名不副实了。最后,零账期加重了货主的资金压力,自然不会受到欢迎。
可见,一个供应链很长、环节很多、全程涉及不同的承运人和各种服务商、需要支付各个环节的不同费用、涉及两国甚至多国间的海陆空多式联运过程,很难用淘宝的模式去消灭传统货代。公共服务平台的最大功能是将分散的船公司、货代公司连接起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降低成本,让市场更加透明、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和高效。班轮的运价本来就需要向政府备案,普通运价更是需要公示,当今货代行业主要还是靠服务竞争来获得客户,在互联网时代靠信息不对称吃饭已经越来越难、越来越少。退一步说,一个电商平台如果真能够代货代来操作所有这一切,那它自己已经变成了货代了;电商既然能变成货代,那么货代也能变成电商。如果说eShipping有什么作用,最大的作用莫过于让国人认识到了INTTRA,促使国内船公司和货代公司提高自己的电商水平。
结语综上,如果eShipping不和中海在经营管理上做出恰当的切割,让自己第三方的身份更加鲜明,那么它充其量就是中海货代的电商平台。如果eShipping真能仿效INTTRA成为公共的第三方班轮服务综合平台,那么它将成为船公司、专业贸易公司及货代使用的专业辅助工具,它不但不会消灭传统货代,它应该提高船公司之间、船公司与货代之间、货代与货代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电商的发展对传统货代来说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但是,中国货代和外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靠差价吃饭、各种附加费及由此发生的到付及预付、负运费的猫腻、货主-货代-船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船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各种附加费等等,所以他山之石未必管用。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