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冷链生鲜大战,谁能独占鳌头?

来源:互联网 | 2015-06-11 11:05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央行、证监会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冷链运输物流业发展水平。此外,去年6月11日国务院讨论发展冷链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也要求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基地。
 
    频频受到政策倾斜的冷链物流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一些业外人士开始抢食市场份额,而另一边,生鲜电商的迅速发展也让自建物流体系不再稀奇。强压之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何去何从?


    罗兰贝格报告预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
受宏观政策和需求推动,冷链物流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其中,着重强调打造“最后一公里”的生鲜电商的异军突起,更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压力剧增。


    “生鲜电商的发展让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得到膨胀,出现供给跟不上需求的情况。”申正远说。线上看交易,线下看物流,在零忍耐的网购消费市场里,物流速度的快慢往往攸关电商的生死存亡。
 
    2014年,拥有物流“终结能力”的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推出了定位全球新鲜美食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随后顺丰又在上海发布“顺丰冷运”品牌,表示将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至此完成了一系列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战略布局。
 
     而阿里巴巴的生鲜冷链物流目前已正式启动,配送范围将覆盖上海始发至北上广深杭及天津、武汉、重庆、成都、宁波等网购热门城市,力求实现核心城市范围的冷链日配。
 
    在各行业“闭环”趋势盛行的当下,跨界已不稀奇。也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不够“给力”加之行业前景广阔,让一些电商开始动起自建冷链物流的念头。

    “电商自建冷链物流是出于对当前冷链物流供给市场的一种无奈选择,目前市场并没有高标准的服务商,哪怕是高价格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更高的服务标准。”姬婷婷表示,尽管自建冷链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讲会增加成本,但同时也可以降低无效沟通成本和增加销售的潜在能力。
 
    不过,自建冷链物流并非谁想建就能建,仅从成本角度出发,企业在发展前期需要购买价格昂贵的冷链物流设备,后期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货运量相对较少,高昂成本让人难以消受。“如果市场上开始有几家知名度高的、质量有保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运营商,我相信这肯定是一个外包市场,因为没有哪家电商或贸易企业会去重资产运营一个冷库。” 戴德梁行中国区商业部(工业及物流)主管苏智渊表示,目前一些国际性的第三方冷链企业,如普菲斯、太古冷链等进入国内的速度还没有放开。
 
    究其原因,苏智渊表示,首先冷链物流的投资成本比较高,在没有形成市场规模之前,进入的行业门槛连一些国际公司可能都会慎之又慎;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冷链资源被早期的国营企业把持,市场经济之后又没有有效地进行专业化、集团化运作,导致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低成本运作的冷库,“市场价格上不去,国际公司当然更难进入”。在申正远看来,第三方冷链物流旧是今后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角。“从政策角度出发,应为冷链物流业适当减免税负,鼓励业内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外还应为冷链物流的金融提供便利,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