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制造业供应链之困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3-03-15 21:46 | 作者:科技物语

 微信图片_20230309202956.jpg

  图片来源:网络进入新时代,供应链生态越来越显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还不完善:从国内看,短板仍存;从全球看,形势严峻;从未来看,机遇突出。怎样打造具有弹性的、数字化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及企业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从国内看,短板仍存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后来随着不断发展,增加了非常多的元素,最终演变为“供应链”。

  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也就是说,供应链的生态比我们一般人脑海中的概念要复杂得多。目前,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原因,除了技术水平外,供应链服务体系是非常显著的一大短板。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德日,之所以为制造强国,关键的一点就是发达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供应链贸易基本形成了以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为核心的供应网络。由于我国起步较晚,供应链的态势是:中国以传统制造为主,美国以科技研发为主,日德以高端制造为主,我国处于供应链中的不利地位。就目前来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也拥有最大规模的市场,但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在高精尖领域还要仰仗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供应链仍存短板: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偏高;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上下游信息割裂,缺乏联动;供应链决策智能化水平低,敏捷性和柔性有待加强,难以应对突发风险,某种程度上说,供应链体系是点式的、割裂的、不系统的、低效的,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没有顺畅的体系保证。以下数据可证明:我国工业和流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率只有3次左右,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在10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率达到9.4%,主要发达国家不超过5%。供应链服务体系缺失,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制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竞争已进入到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最大痛点,恐怕就是断链。现代制造业是一环扣一环,一台装备,缺少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投入使用,如果在供应链中少了这一微不足道的供应,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制造业应向全球型、高端智造方向发展,但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发展瓶颈,是产业链、供应链仍然不够完善,高精尖专业化的厂家还不多。从微观角度看,从一个企业角度看,都希望制造出的产品“价廉物美”,然而价廉,即低成本,源于高效的制造工艺与有效的供应链,因此,公司要生存发展,不但要有好产品,而且要有好的供应链。

微信图片_20230309203001.jpg

  制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小规模生产状态,供应链的作用可能显现不大,但是一旦进入大规模生产,供应链的作用就会凸显。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与西方成熟市场有差距,但在其供应链基础设施上更有差距,发展供应链服务体系所必需的要素基础还远远不够,需要围绕高利润、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目标去构建。持续三年的疫情,暴露出国内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性问题。这也使得企业不得不对各种资源的布局进行适当冗余,牺牲利润保交付,缺乏弹性的供应链状况削弱了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目前,我国承受着高端制造业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加速转移的“双向挤压”。供应链溢出是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加之,劳动力及土地成本逐年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缺少对供应链的整合,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缺乏开放共享的思维,导致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地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也难以与生产制造紧密联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作为制造业中的一部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供应链直接影响着制造企业的经营、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的20%~25%的不合格产品原因来自于供应链原材料的不合格。

  供应链问题不仅是行业的、公司的痛点,也是国家经济的痛点,随着全球通胀和地缘政治压力的持续,改善供应链将变得更加重要,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我国制造业的供应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从全球看,形势严峻

       随着俄乌战争、欧盟经济衰退的威胁,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形势更加紧张。在德国,几乎四分之三的公司都报告了供应链中断的问题。我国在地缘政治大趋势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国际形势严峻程度的加剧,多家国外供应商因为顾忌政治形势与我国高科技企业保持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关系,最近,美国、荷兰、日本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对中国芯片制造施加新的设备出口管制和限制,就是例子。这是明目张胆的断链行为,彻底戳破了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然而说归说,面对拿实力地位说话的美国,能怎么办呢?说起供应链的断链,绕不开“华为”这个高科技民族品牌,它在供应链上的过往,也许是我国任一个制造企业未来将要遇到的挑战。作为一家国际科技巨头公司,华为的供应链遍布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华为累计拥有超过2000家供应商,而在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上,美国厂商33家,日本厂商11家,台湾10家。2020年,因为进入美国实体清单,华为依赖的全球供应链系统频频受到挑战,随后,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的禁令再度升级,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威胁到了华为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的桂冠地位。其实,不仅对华为,对中国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美国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打压,无人机的大疆,系统集成的海康威视等都是打压的对象,也许明天你睁开眼,哪个重要零部件就买不到了。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西方产业资本纷纷将制造业产业链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客观上推进了我国迈入世界制造大国的步伐,然而,实话实说,产业链放在别的国家,供应链体系变得脆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今天,西方国家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因此,我国面临断链风险,加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推波助澜,使这一形势更加严峻。脱钩的风险越来越大,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抬头,供应链“脱钩”的话题渐热,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从国际大势来看,无论是特朗普掀起制造业回流的漩涡,或是拜登重塑产业链的计划,每一次的转移冲击都使得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挑战。

微信图片_20230309203011.png

  面对美国打压,中国供应链安全形势严峻,很多关键技术与产品被卡脖子。更为严重的不仅是美国,还有紧随在其后面的西部国家,都有可能对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造成威胁,例如,2021年德国政府推出《供应链法》,德中供应链的合作氛围在变。今天,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面临重组和逆全球化压力不可忽视,全球化供应链是建立在深度链接基础上,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供给和需求互相叠加冲击,必然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2020年7月1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一份《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以莫须有罪名,阻止全球企业供应链与我国新疆棉脱钩,使约占全球棉花产量的20%新疆棉受到打击,中国服饰产业在海外遇挫,这个教训不为不深刻。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就有智能制造中需要供应链的助力。智能制造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更高,更需要强有力的供应链,仰仗国外高品质元器件厂商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在脱钩的威胁下,其断链的可能性在增大。对于高品质元器件,专家的流行观点是,我国设计能力并不差,差距在企业工艺、材料和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因而制造出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而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日、欧、美、韩等厂商。拿德国来说,主要生产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处在供应链中游,从德国等发达经济体获得先进配件进行组装。比如拿卡脖子的芯片来说,我国材料产业和制造工艺均缺乏经验积累,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尚敢在芯片设计上同国外竞品叫板,但是在制造方面只能够碰壁和低头,不错,我国有个别企业,部分元器件具有竞争优势,但仅靠单一优势已不足以支撑,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与提升。当然,我国在断链威胁下并不是脆弱得不堪一击,该来的总会来,关键是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国家安全战略》等重要文件,强调重视供应链安全。从长远来说,打造企业全球供应链是必由之路。但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产业链本土化将是长期趋势,国内厂商将会逐渐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然,从来都是危与机相对相依,美国对我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坚定了我国供应链国产化步伐。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带来艰难险阻的同时,也为华为及其国内供应链带来了机遇,华为正在向国产供应链迁移,有望加速国产供应链的导入,造就出更强大的华为国产链。求生存,谋发展,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扛起断供危机下的外部压力,不断摸索转型与创新发展,打造以国产为主的新的供应链体系,目前许多卡脖子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三、从未来看,机遇突出

        制造业供应链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向看,存在着不少问题,也蕴涵着众多机遇,正如俗语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逐渐使我国成长为“世界工厂”和主要供应链网络中心,并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在脱钩的压力下,有实力与基础创建自己的供应链。在产业配套方面,我国是全世界最全的,我国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产品目录中所有门类产品的全世界唯一国家,这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巨大韧性的重要原因。面对挑战,应怎样创建适应新时代的供应链呢?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开年以来,从政策走势看,供应链高效安全将成为2023年核心方向。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正在推动,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下的必然趋势。对于制造业来说,特别是智能制造,供应链是优先事项,供应链体系建设需要在成本和运营效率之间权衡,重视供应链的敏捷,更要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以提高供应链韧性。供应链条长且容易断层,愈来愈多企业开始思考以“短链”取代“长链”,通过提升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度和紧密度,深化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转型和优化,使“长链变短链”,加强弹性和敏捷性,实现结构性降本。具有供应链扩展性的公司,对供应链冲击有弹性的制造企业将获得优势。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供应链的打压,从深层次来说,还是全国的制造体系问题,也是一个自力更生的问题。在双循环的基本国策下,制造业供应链正在探索以“本土化”和“区域化”取代“全球化”生产的可能性。在国外,同样存在本地化方向,MLC调查显示,23%的美国制造商已经越来越关注地区和当地的生产和重新定位,以缓解未来的供应链中断。未来,产品逐渐向定制品化方向发展,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产线换型频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生产柔性与成本之矛盾突出,对供应链是大考验,这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需要灵活的供应链体系。需在供应链成本与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的潜在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因为制造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制造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所以与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

微信图片_20230309203032.jpg

  跨界融合、纵横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相匹配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发展,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该由供应商、集成商、相应的服务商组成,选择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可有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不断向供应链上游攀升,头部企业正将我国境内的部分产能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集聚。智能制造对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供应链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考虑到随着技术的升级,关键零部件有一定的备胎,供应链具有韧性,面对突发的社会性冲击,具有完善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反应,供应链具有抗风险能力。为了使我国制造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制造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势在必行,智能供应链已被我国制造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开始探索实施,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抓手。业内学者秦虎、王恺提出制造业供应链的数智化过程可分为数据标准化、流程信息化和决策智能化。目前,缺乏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的智能决策能力,难以有效解决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复杂供应链决策问题,提升供应链决策智能化水平迫在眉睫。制造企业只有具备面向整条供应链的智能决策能力,才能不惧风雨。智能供应链的使命是创造价值,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赋能的智能物流装备,可以通过物流环节的改进明显优化或重塑供应链。数字化的实践也让供应链质量管理更为科学与高效。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供应链体系产生深刻的变革和持续的创新,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让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企业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以供求为核心的网链结构,逐渐扩展为供应链的生态系统。打造高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需要借助创新技术,还需要从供应链服务的角度找准切入点,创新供应链要抓住服务这个中心环节,找出供应链的薄弱环节,予以改进。在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优化出路,提升整体供应链活动的协调有序性。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企业都是围绕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竞争的,通过供应链优化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在设计、生产、组装、配送、交付等各环节的运营成本,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运转效率,比如,企业的产品创新与设计,需要供应链的配合,优化的供应链,可达到供应商在企业产品设计阶段的紧密配合,特别是一些需要供应商协同开发的产品。

微信图片_20230309203501.jpg

  结语:适值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打造具备战略性、竞争性、技术性的优质供应链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制造业供应链完善需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供应链体系继续迭代升级,不断进化,进入到跨界融合的无边界变革时代,是我们的责任。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