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第41天:生活工作要继续,需求在变革,这些行业格局被改写!

来源:凤凰网 | 2020-03-03 16:31

  2003年的非典,让更多消费者接纳了电商、社交和网游,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巨头此后一跃而起;17年后,新冠肺炎防控攻坚战打响, 数字经济得以在更多应用场景施展,引发在餐饮、线消费、办公、学习等领域的新变革。哪些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创新发展有哪 些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如何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我们遍访这些领域的从业者和专家,探索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外卖丨餐饮、外卖抱团“抗疫”!“非接触式经济”被推向台前

  假如没有外卖,生活将会怎样?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这个问题无疑是残酷的。

  一边是巨量用户的刚需,一边是复工仍存困难,餐饮行业的自救迫在眉睫。以川菜连锁品牌上海磁盛天毛血旺为例,该公司在上海共有8家门店,已经有6家恢复营业状态,但目前只能做外卖配送。其创始人黄远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外卖的方式来经营,可以保持公司不会亏损。

  为了维持正常运转,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都在春节期间开启了“无接触配送”,美团旗下的快驴进货平台针对商家推出了进货的“无接触”,还针对用户端推出了智能取餐柜。外卖平台给了一些商家绝地求生的机会,也让消费者有了安全保障,这也是行业求变的契机。如何与商家共生?将是外卖平台的一次大考。 

  餐饮业的“开源”抓手

  “我们连3个月都扛不过去。”不久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这句话,撕开了餐饮行业的自救大幕。

  餐饮行业是具有万亿潜力的市场。据中国烹饪协会测算,2019年全国餐饮业收入达到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这一传统消费旺季。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聚餐、婚宴、年夜饭等大量取消,一些餐饮门店停止营业,其中,仅年夜饭退订的订单就达订单总量的94%左右。

  在市场无法正常运转的时期,行业除了得到政策扶持外,还需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维持基本的运转,平台也亟须应对疫情提供“战时”服务。

  “目前,餐品类需求短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非餐品类的增长幅度非常快。另外,此次疫情会大大加速线下餐饮线上化、数字化。最近有很多原来只做堂食但没有外卖的餐厅都在美团上线,未来线上的供给将会越来越丰富。”

  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平台短期也会有损失,但我们更在意如何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无接触的配送,也是直接为“抗疫”做贡献。

  在门店无法直接抵达消费者的情况下,很多商户转向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搭配,将外卖纳入到销售渠道中,美团对3.3万家餐饮商户访问后发现,2月初处于营业状态的外卖商户中,有53.6%的商户外卖收入占到营业收入一半以上,甚至有近43%的商户外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70%,外卖成为餐饮商家维持营收、减小损耗的重要抓手。

  “为了帮助商家恢复经营,目前申请开通外卖的商家,基本上三个小时就可以走完流程上线。而在过去,最快也得一天多。”

  美团外卖发展部运营总监薛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情况也在慢慢好转,订单量已经开始回升。比较明显的节点是2月8日开始,一批企业开始复工,需求也慢慢上来了。

  另据饿了么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已有近10万家门店新上线外卖功能。

  深度布局供应链

  防疫要求“少出门、少接触”,使得人们的购物重点转移至外卖平台。这里的外卖并不是狭义的餐饮外卖,而是包括肉蛋、蔬菜、调料等食品及日用品的外送到家。

  这种变化也让外卖平台看到了深度布局供应链的新商机。王莆中透露,美团闪购在春节期间爆发性增长,米面粮油、调味品、生鲜果蔬、休闲食品等品类的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400%。情人节期间,鲜花销售额一周更是增长了58倍。“便利店社会生鲜、菜市场代运营、连锁药房、散店等多种模式商家入驻,通过数字化拓展营销渠道,也是商家的需求。”

  当餐饮业遇到“黑天鹅”时,从材料供给到抵达消费者的链条需要全线打通,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在此时作用显著。“去年开始,我们提出了供给侧数字化,希望从餐厅的选址、线下装修、堂食比例、菜品设计到硬件设备铺设,都能给商家一些方案和建议。因为之前很多餐厅是围绕堂食来设计的,餐厅内动线设计不适合外卖出餐。我们会给一些改造的建议,更加适合外卖的服务。”薛冰透露。

  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数字化、线上化对于餐饮运营效率和坪效的作用。发力外卖,几乎是所有餐厅无奈之下的“开源”选择。但是,外卖餐食和正常堂食对于食材的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外卖更倾向于单品,品类也不如堂食广泛。此外,从便利性上看,餐饮企业也不再囤积大量生鲜类食材,而是按需进货。

  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点评CEO王兴曾表示:

  “中国城市人口有8.6亿,按每人每天三顿饭计算,每天需要吃25亿顿饭,行业中两家公司合起来的渗透率只有2%,市场潜力还很大。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家做饭的比例将会下降。”

  目前,除了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减免税收等扶持政策外,饿了么、美团也分别推出了积极的减免、补贴等措施来扶持餐饮企业。新冠肺炎过后,餐饮行业将面临一段恢复期,同时也需要时间适应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这其中包括对效率和食品安全更高的要求。

图/图虫

  “无接触”配送与“智能取餐”

  对于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严苛的考试,倒逼整个行业进化。

  薛冰透露,不少主打门店的餐饮企业都开始拓展销售渠道,例如大众点评的黑珍珠餐厅,还有部分五星级酒店,都开始尝试通过外卖来拓展渠道。“有些客户可能出于短期过渡考虑,但我相信他们体会到了外卖带来的营收之后,还是会持续利用好平台。”

  而“无接触”配送的上线,则打开了行业智能化大门。近日,美团无人送货车出现在北京市顺义区的小区中,这也是美团首次在公开道路进行实际订单配送。这辆体型和mini汽车一般大的黄色无人车代替了外送小哥。

  据了解,配送范围内的居民在美团买菜下单后,美团智能配送调度系统会把订单指派给无人配送车,无人车在美团买菜站点取货后,自动行驶到目的地社区的无接触配送点,与取货人交接打开餐箱取出物品,全流程隔绝人与人的接触。

  根据美团买菜披露的信息,疫情之下美团站点的分拣、打包人员及骑手都较为紧缺,仅北京顺义2个站点就要服务周边86个社区近10万用户。在订单量集中增长的情况下,无人车送货无疑能分解一部分压力。加上目前正在推广的智能取餐柜,智能化服务正在推动外卖行业升级。

  2月12日,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美团外卖的整体订单量中,有80%以上采用“无接触配送的方式”。当下,“放门外把手”“放门口”等已经是消费者的新需求。

  而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措施——“美团智能取餐柜”,已经于1月30日率先在武汉、北京两地试运营,进一步降低疫情严重地区的感染风险。据薛冰介绍,智能取餐柜与美团外卖平台的后台数据是打通的,能够提升整个平台的运行效率。“比如以前外卖员到了餐厅取餐,需要等待,现在他能确切知道自己要等多久,可以踩着时间点去取餐,减少等餐时间的浪费。”

  薛冰预计,智能取餐柜将从3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慢慢铺开,首先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逐步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有危也有机。“餐饮行业核心在于性价比、满意度、复购率,这是客人对产品认可度的体现。”黄远球近一步解释了餐厅的生存之道,未来食材采购的线上化、定制化都会改变现在的供应链模式。

  做了二十多年餐饮的黄远球走过了很多艰难时刻,也体会过财源广进的快感,谈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他看得比较坦然:“疫情冲击的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它真正冲击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求新求变,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工具,互惠互利。

  电商丨中石化也卖菜了!生鲜需求激增,外卖小哥不够咋办?

  一次购买200多件商品、快递小哥开车专门运送、上下楼跑了五趟才送完这一单。这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江苏省南通市的盒马鲜生遇到的一个“非正常”订单。

  彼时,全中国人正在经历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冷清的节日。有市场消费晴雨表之称的商场、百货、餐厅、旅游景点,在这个黄金周消费的高峰期,营业额无一例外降至冰点。即使是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电商购物,也因为物流受阻而让成交陷入停滞。

  “我们预计三季度的收入增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增长率会有所放缓,不排除它是一个较大幅的放缓。这次疫情对菜鸟的影响挺大,由于快递员没有回来,运力不够,也有包裹积压,在前面几天运力只有百分之十几,不到二十。”

  2月14日,阿里巴巴CFO武卫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了这一信号。

  但是,与传统消费模式不同,可以送货上门的生鲜电商却出奇火爆。截至2月23日,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春节和疫情期间,客单价都较平时增长至少50%,部分平台交易额上涨三倍以上。

  “客单价的提升在于顾客的购物带有囤货性质,订单量的大幅增长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们觉得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一名生鲜电商内部负责人冷静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更加看重用户长期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的培养。

  的确,与服装、3C、母婴、医药等行业相比,生鲜电商还处于初期阶段,行业集中度并不高。网经社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的6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分别为0.36%、0.59%、1.29%、2.02%、2.97%、3.8%。

  疫情结束后,用户会放下手机走向菜场吗?这对于生鲜电商行业来说,无疑是危中有机。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生鲜需求上涨七成

  疫情期间,生鲜配送为整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订单量大增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和运力也遭受了考验。

  “以往的春节,因为很多人过年离开了城市,所以我们备货也不会太多。但是今年因为疫情来了,整个需求量上涨了七成左右。整个订单量大概是春节前的9成,但是每个订单客单价增长了两倍,相当于我们服务一个订单,其实是平时的三个。”

  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尽管春节期间开足马力,但是各门店仍然面临用工压力。

  这并非个例。叮咚买菜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苏宁小店线上订单增长650%;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京东生鲜从除夕至初九销售同比增长215%。

  苏宁小店店面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王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春节期间苏宁菜场买菜的订单,是平时单量的三到五倍,在初三之后已经跟供应商、物流方面协商增派了人手。

  不过,由于供应量紧张和人手不足,线上配送也出现明显的运力不足。从1月26日开始,盒马鲜生在上海的配送出现滞后,需在每日0点下单预定当日的菜,同时提醒用户去就近门店下单。每日优鲜的送货时间,同样也出现了滞后。对于生鲜平台来说,如何稳定供应链,并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已经是一场暗战。

  快递人员短缺、库存管理人手不够,以及物流受阻等问题,都成为“拦路虎”。这是危机,也是机遇。生鲜电商如若能在此时培养用户习惯,形成用户粘性,也必然会促进行业向前一步。

  而生鲜的核心还是供应链。胡秋根透露,上游供应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从外围上看,农产品滞销的问题都在采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今年2月份,我们销售了1800多吨滞销的农产品。春节结束后,我们召回了一批员工,运力恢复到了九成左右。”

  一方面,盒马通过各地政府及商委,对接到了更多的供应商,加大从各地的农业基地、批发市场采购,推动核心供应商加班或提早开工,加大供应,特别是蔬菜、新鲜肉类的供应,做好提前预估、锁量锁价。另一方面,盒马联手中化进军农产品产业链上游,与皇康、风向标、嘉隆、佰格、朝兴、吉隆腾等海鲜企业合作,提出了海鲜水产的解决方案。

  商派网络CEO李钟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国人的线上购物习惯早已形成,但是生鲜电商并没有达到预期。从上海的江桥、北京的新发地等批发市场的流通量来看,生鲜平台的成交额仍然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如果作为一种商业形态,疫情期间确实是一次非常好的消费习惯培养。但是,如果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下,讨论供应量的问题,并不存在供应不足。”

  与此同时,行业超高速发展,在未来或将吸引更多资本入场,寡头格局提前到来。

  快递人员短缺、库存管理人手不够,以及物流受阻等问题,都成为“拦路虎。

  一天敲定中石化

  疫情期间生鲜需求激增,不断拓展零售业务的中石化也开始卖菜了。2月14日,杭州盒马与中石化联手,开展便民服务,在杭州指定中石化加油站(首批8个,位于亲橙里、龙湖、运河和下沙店附近)可以购买盒马的新鲜生鲜包,生鲜包涵盖鸡蛋,猪肉,青菜,土豆等家常需求。

  “从疫情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增加了很多异业合作。和中石化的合作基本一天就决定了,原来就一直在谈会员合作,但是没有执行下去。现在我们发现整个体验还是不错的,消费者愿意顺便在加油时提菜。这是值得推广的,以后可以进入常态化合作。”

  胡秋根透露,原本对线上需求没有那么大的消费者,现在也培养了习惯,是需求的增量;另外一些新的品类也有了机会。

  数据显示,2020年元旦至除夕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重庆、宁波、苏州等城市陆续新增13家盒马鲜生门店。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盒马还相继推出针对办公室商圈的盒马F2、散售蔬果产品的盒马菜市、作为盒马鲜生门店补充的盒马mini,以及相当于“前置仓”的盒马小站四大创新业态。

  半年时间内,盒马mini已经在上海布局了5家门店,已营业3家门店营收持续增长,坪效已经超过普通大店。“疫情不会影响开店计划,今年还是会尽可能开更多的店。四大新业态将从上海先开始尝试,对每个地方不一样的要求,将采用不同的业态去满足。”胡秋根说。

  更多的平台也在涌入生鲜电商领域,最后一公里的“买菜”也是绝对的刚需。社区化网格化的“菜场”,其实也是O2O的一种模式,它提供的是近场零售的解决方案,其意在获取高频消费的用户。但是,现阶段来看,受制于供应链的门槛,短期内它仍然只是商业形式的一个补充。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生鲜电商的落地和下沉,将比其他品类更难。

  “封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整个城市都封闭了公共交通,之后又陆续开始封小区。买菜特别不方便,没有大的生鲜电商在经营的。只有本地的一些超市,自己发布了小程序,我们才可以在线购买。”

  湖北省宜昌市的杨女士向记者大吐苦水,因为买菜不方便,隔离在家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盒马鲜生在三四线城市布局的也不多。苏宁小店在全国的数量即便已经超过了5000家,但苏宁快消集团总裁助理鲍俊伟此前透露,菜场的布局仍然会集中在一线和省会城市,暂时不会向三四线城市迈进。

  胡秋根认为,在这些城市内需求肯定是有的,但是需要找到更加合适的经营模式。只有成本结构满足了需求后,才会去布局。“需要更加适合的业态,现在还在探索中。并不一定是大店的方式。”他说。

  “生态用工”

  从供应链到场景,生鲜电商布局的最核心还是需要回到配送上。“春节期间的订单量暴增到无法想象。现在每天都在100多单以上,昨天最多配送了160多单。从收入上来看,这个月可能工资要多三千多元。”不久前,叮咚买菜一名配送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每天需要配送到晚上八九点钟。

  在特殊时期,依靠平时的运力储备显然不够。这也是生鲜电商无法下探到三四线城市的重要原因。未来,灵活用工模式可能被广泛采纳。

  2月3日,盒马宣布联合知名餐饮品牌云海肴、青年餐厅等,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随后,1919、大众出行等企业也参与进来,总计3万个开放的岗位,盒马希望借此填补配送端缺口,处理订单积压的问题。

  这一新型实践,或许能为部分平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可能改变部分社会管理模式。“在宣布初步合作的两家餐厅后,我们负责人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很多餐饮企业都有合作的意愿。”胡秋根透露,盒马会将薪酬支付给人力供应商,然后再由人力供应商支付给合作的企业,再支付给他的员工。而未来是否会长期合作,还在进一步探讨。

  继盒马之后,多家企业和多地政府也相继推出了“共享用工”的政策。这种表面上看似一场跨行互助自救的行为,背后却是供需缺口下用工模式创新。盒马人力资源负责人陈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更愿意将此称之为“生态用工”。“我们也有自己众包的运力平台,外面的一些骑手他们也会使用这个平台。所以我觉得是一种共生共赢的状态。”她说。

  她还透露,在春节和疫情期间,盒马的商品本身是没有提价的,但供应链和运送成本都在持续增加,未来的人力投入成本,并不仅仅是员工薪酬之类的,还包括了技术的改造和效率的提升。“未来会通过数据系统技术,还有包括对消费需求和运能的调研,不断调整做出最优的发展方案。让成本的管理达到一个最大化的价值体现。”

  尽管供应链、运力的问题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解决。但生鲜电商的发展短板仍是物流问题,物流创新并没有覆盖掉成本,仅靠人海战术也不是最终的办法。

  “买菜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供应链到仓储,再到下单和送餐,只做某一块最终都会塌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生鲜的电商化一直很滞后,还是因为物流没有办法覆盖掉成本。”

  胡秋根进一步举例,生鲜买菜是低客单价的品类,如果买2块钱的菜,运费需要5元,市场就发展不起来。

  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即时送达与选品优质缺一不可。资深电商行业观察人士郝智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疫情可以说是生鲜电商的大争之势,能发力的都在发力。但是能不能形成用户习惯,还需要观察,能留下多少用户依然存疑。“配送目前是可以靠外力解决,但是选品的新鲜度、多样化,冷链存储和仓储管理做好了,才是留下用户的加分项。”他说。

  在特殊时期,修炼好内功才能真正等到春天到来。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