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管家插上信息化“翅膀”

来源:经济日报 | 2019-11-28 10:22

  粮食流通行业是我国的粮食“管家”。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粮库建设,粮食流通行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效率大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为增强;同时,还助力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放心”新需求——

  在人们过去的印象中,粮食行业是传统行业,管理粗放;粮食生产、储存、加工、销售各环节均处于割裂状态,粮食质量安全无从保障。如今,信息化技术为粮食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推动了管理变革、职能变革和产业变革,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产业从此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数字化粮库提升效率

  坐落于安徽省舒城县杭埠经济开发区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是安徽单体库容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粮库,承担着全省四分之一的省级政策性粮油储备任务。近年来,该库推进数字化粮库建设,建成了包含视频安防监控、粮情监测等8个模块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据介绍,库区设有近百个监控探头,做到了库内、仓内、全天候、无死角视频监控全覆盖;每个仓都布置了280个粮情监测点,即时推送仓内温度情况。同时,全部出入库业务和主要保管业务都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出入库能力由每日2000多吨提高至5800多吨,出入库业务管理人员也减少近一半。

  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是我国粮食流通产业信息化的一个样板。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平台一期项目实施,“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国家物资储备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各地和企业都形成了一批建设成果。江苏、河南、山东、安徽、青海、宁夏、贵州等省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信息化建设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数据化、操控可视化、集成智能化,为粮食行业带来根本性变革,推动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信息化建设把信息技术融入物资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宁夏局五三六处积极推行智能仓库管理,依托自动测温测湿、自动预测预警、无盲区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保管员对库房的智能监控,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如“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对人员、车辆的智能识别和管控,车辆通行时间减少一半多。云南粮油工业公司运用粮食库存数量监测系统,清仓查库由每个仓房3至5人作业1小时,缩短到5至10分钟自动监测、直接生成报表。此外,江苏省“满意苏粮”手机客户端,河南省仓储“一张图”,浙江等省份的库存识别代码应用,都提高了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效率。

   智能化管理保障安全

  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手段,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例如,青海省拥有政策性粮库107家,分布跨度较大,粮食缺口比例高达55%。青海省粮食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永刚说,青海省抓好“一盘棋、一朵云、一张网”,使信息化成为粮政管理的助力器、粮食安全的强化器。

  储备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做好粮库智能化管理,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可靠。

  据了解,中储粮集团公司于2017年底完成了900多个智能化粮库建设,实现了过程可管控、数据可追溯和远程可视化管理。中储粮集团公司统计与信息化部副处长苟有来说,通过智能出入库系统的流程管控,把好粮食入库关和出库关,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通过采集粮库的粮温、仓温、仓湿等粮情数据,采用智能氮气储粮、智能通风、低温控温等储粮新技术,可以提高库存粮(油)品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放心”的新需要。

  信息化技术还解决了部门分段管理和大量小规模农户收获质量信息难以采集的技术难题,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视化管理,让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是提高优质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

  深粮控股是深圳市最大的粮食承储主体,是我国华南地区粮油供给的主渠道之一。近年来,深粮控股高度重视以新兴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到粮食供应链全过程,推动粮食供给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中化农业建设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推出“天津小站稻”“五常大米”“京山大米”等品牌溯源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信息化有待更上台阶

  我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存在发展不平衡、数据共享程度不高、标准化工作滞后等薄弱环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依靠信息化推动粮食行业管理现代化是大势所趋。要形成更加集约高效、协同共享、实用先进、安全可靠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体系,避免起点低、走弯路乃至“翻烧饼”等问题发生。到2020年,形成“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格局,基本实现政务业务服务、储备动态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协同高效;到2025年,全面建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安全支撑、运行保障体系,粮食和物资储备大数据治理、决策支持和便捷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统筹整合是关键。现阶段搞信息化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优化提升。要加强统筹布局,上下贯通、互联互通,解决“碎片化”“孤岛化”问题,提高整体性和协同性。

  融合应用是根本。信息化建设不能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不能搞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要形成全系统、全方位、全流程支撑的局面。如安徽省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即2200多个托市粮委托收储库点“一卡通”全覆盖,5800多栋粮仓在线监管全覆盖,为管好政策性粮食插上了科技“翅膀”。

  安全是生命线。要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并贯穿“谋、建、管、用”各环节。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运维制度,全面提高系统运维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控和攻防演练,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

  (责编:杨曦、庄红韬、标题图片:百度图库)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